黃花神是來這邊碰運氣,看看有無機緣見著先生,而他的先生,又恰好是田湖君的昔年師弟。有趣的是,黃花神如今又可算田湖君的半個傳道人。
為何會拜師于顧璨,也簡單,應了那句老話,惡人自有惡人磨。
任何一位能夠爬到玉璞境的野修,都不容小覷,這是山上的共識。
大宗門里邊的師門教誨,除了傳授道法、講解秘笈,總會有些不好宣揚的“不傳之秘”。例如姜尚真在北俱蘆洲摸爬滾打、活蹦亂跳了多年,曾經編撰過多部“名著”,撇開那些香艷旖旎的艷本小說不談,其中有一部專書,滿篇黑話和密語,全是姜尚真教野修如何對付譜牒修士的心得感悟,其實不少山上宗門的譜牒修士,在案頭上邊都會放一本,或是曾經放過,再珍藏起來了。
實在是里邊的內容,太過金玉良言了。
田湖君素無大志,即便是在人吃人的書簡湖,也只是埋頭修行,道場是眉仙島,后來她手上多了座素鱗島。她既不像師父劉志茂那般梟雄心性,城府深沉,也不無法像晏肅那般專心修道,潔身自好,總之就是兩頭不靠,好不到哪里去,壞也壞不到哪里去,師父劉志茂嫌她成事不足,從不會將其依為心腹。田湖君當徒弟,聽話而已。
師父的一位老友,就曾打趣她一句,你是天生的譜牒修士,投錯了胎生錯了地方,成了劉志茂的嫡傳。
嚇得她當場臉色慘白,生怕被師父聽了去,不高興。
先前在素鱗島,黃花神丟了一本秘籍給她。價值連城的秘籍,不收她錢,但是每問一個問題,要給一顆金精銅錢。
修道一事,也看學道人的性格,如果孤僻,幽居于冷冷清清的道場,修到了山巔,就是一路獨悲獨喜,孑然一身的光景。
也有一些大修士,仙府時常高朋滿座,觥籌交錯,好友知己遍天下,喜好游戲紅塵,往人堆里鉆,熱鬧場中求道法,見本心。
不管如何,總有一塊試金石,能夠分辨出真正的摯友還是酒肉朋友,這便是閉關渡劫一事,能不能找到一兩位幫助護關的道友。
閉關之人,即便有十成把握能夠渡劫成功,也會懇請道友相助,畢竟天意難測,修道之人最怕萬一。一旦閉關的修士,扛不住道道天劫,出現肉身消融的跡象,護關之人,可是要出手相助的,不惜消磨道力。若是吝嗇修為,或是膽小怕事,選擇袖手旁觀,一走了之,那以后在山上的口碑,就算毀了。一方托付性命,一方卻臨危退縮,簡直就是既無半點道義,且害人大道性命。
黃花神抬頭望向那棵烏桕樹,自言自語道:“小時候每年入冬,就要被爹娘喊去爬樹砍枝條,剝出樹籽,要么使勁拿一根長竹竿敲打樹枝。”
說到這里,黃花神抬起手,潔白如玉,歷來修道有成之士,被譽為金枝玉葉不是沒有道理的。
“當年全是細微的口子。都沒理由假哭訴苦。”
黃花神喃喃道:“實在是恨透了這些烏桕樹。”
“可以榨油,做蠟燭,貧寒之家都可以拿來換錢。后來才看到古書上有句言之鑿鑿的話,涂頭抹發可以令黑轉白。
“所以后來上了山,成了會點法術的山澤野修,總要學會假冒譜牒修士,隨便取了個道號,就叫‘烏桕’。”
田湖君壯起膽子問道:“前輩是怎么跟顧宗主走到一塊去的?”
黃花神自嘲道:“顧璨一路追殺我,足足耗時兩年多。他殺不了我,我也擺脫不了他,估計他是腦子有毛病,斗法廝殺之余,非要我認錯,一路上就跟掰扯那些狗屁道理。我認了錯,他卻說我心不誠,不作數。第二次我認了錯,他就問我如何改錯,我回答了,他又說不對,第三次回答,他說還不夠好……反正一直耗下去,要么被他打死,要么被他逼瘋,我只好認命了。在那之后,我就只好按照約定,私底下相處,需要執弟子禮,喊他一聲先生。”
“你不要覺得有趣。很兇險,說是斗智斗勇,各自賭命,都不過分。”
“打個比方,你好不容易喘口氣,在蹲茅坑,便有人從茅坑里邊冒頭,一柴刀往你屁股戳去。說句難聽的,別說睡個囫圇覺,就是拉屎都只能拉半截。”
“田湖君怕顧璨,其實我更怕。不過你怕的顧璨,跟我怕的,其實已經不是一個人了。一路廝殺,我修為不漲,反而受傷不輕。他倒好,各種術法手段,打磨得越來越嫻熟,融會貫通,就像是在拿我練手。后來的顧璨,就不單單是依仗白帝城身份了,他的道力,道心,道理,都在往上走。這才是顧璨最可怕的地方,好像天地間沒什么不是可以為他所用的。”
“否則把我逼急了,我管你是傅噤的師弟,還是鄭居中的嫡傳,便是鄭居中本人,敢要我的命,我也要搏命,天底下哪有明知必死還肯束手待斃的野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