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段很曲折的過往,簡竹的娘親并非死于橫禍或是那場戰事,她是在修行路上出了大岔子,但道心的隱患,卻是早就埋下。
少女停下算盤,嫣然笑道:“娘親走了,我還有兩位姨呢,以前她們最疼我了,就是不曉得她們這些年過得好不好。”
男人松了口氣,“肯定有機會跟她們見面的。”
簡竹斜靠柜臺,呆呆望向門外。
了解她過往的男人很清楚,讓諜子沒能活著去刑部大牢的那句話,重點不在大驪王朝,而是最前邊的三個字。
短短三十年間,書簡湖出現了兩次翻天覆地的變化,一次是被大驪王朝納入版圖,一次是真境宗的選址和創建。
人運永遠大不過國運,國運又小于天下運勢,書簡湖的野修,再無法無天,膽子也變得越來越小了,所有修士都不得不適應新的寶瓶洲形勢,就會被篩掉被淘汰,或是被翻舊賬,可能昨天才一起在桌上喝酒,明兒悄無聲息就沒了。
所以即便是最為熟諳掌故的書簡湖諸島修士,可能都漸漸忘了,青峽島上邊,曾經有過一撥如花似玉的開襟小娘。
相較于顧璨,截江真君劉志茂,仙人劉老成,姜尚真,韋瀅他們這些高高在天的人物,這些女子實在是太微不足道了,她們就像昔年書簡湖的湖面上,十數朵隨水飄零的落花,生死,沉淪。
涉及榮辱生死的人間大事太多了,愈發顯得她們的渺小,無足輕重。
少女抽了抽鼻子,轉過頭,單手支腮,繼續撥弄算盤。
好像誰都是哭著來到世上的,各自讀過一部人間無字書,有些人覺得或精彩或乏味,有些人覺得真苦。
男人猶豫了一下,說道:“也有些跟你娘親類似遭遇的女子,她們會很感激某個人。”
他不敢隨隨便便說出那個名字。
簡竹點頭道:“其實我娘親也說了,他跟顧璨劉志茂他們都不一樣,是個好人。娘親和姨娘們都覺得他不該去書簡湖的。”
男人將信將疑,“當真說過這種話?”
簡竹沒有回答這個問題。她娘親曾是書簡湖素鱗島的島主親傳。兩位姨娘,一位曾是石毫國的宦官之家出身,簡竹記得她性格溫婉,說話嗓音總是細細柔柔的。另外那位葉姨娘,好像是蜀哭島的外門弟子,喜歡栽花種草。再后來,打仗了,她們如陌上塵各自飄零。
花神廟那處別院,廟祝葉嫚攏了攏錦衣領口,她想起了當年一幅畫面,有個身穿棉衣的消瘦男人,經常夜深人靜的時分,走出賬房,在渡口獨自徘徊。他也姓陳。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