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就在那文廟附近,有過正兒八經的問拳切磋一場!
抖了抖那條胳膊頹然下垂的肩頭,就這么點小傷,當然了,有一說一,跟隱官大人沒對我下狠手有關系。
不認識隱官?沒聽過這頭銜?哦,就是劍氣長城官最大的那個劍修,這位青衫劍仙,年輕得很,如今才四十來歲。
還不知道?就是那個能夠三兩拳打得馬癯仙跌境、再讓曹慈去功德林主動問拳的止境宗師!
有人會問,這個隱官,拳法如何?
高啊,還能如何?他就只是站在那邊,紋絲不動,拳意就會大如須彌山,與之對敵之人,自然就像山腳螻蟻,仰頭看天!
所以我那幾拳遞出,真算是舍生忘死了。
所以隱官大人不對我下死手,明白了吧?這就是純粹武夫之間的一種相互禮敬。境界懸殊不假,但是隱官看我,是視為同道中人的,當然,達者為先,登頂為長,他是前輩,我是晚輩,這么說,我不虧心。對這位年輕隱官,我是很心服口服的。以后江湖上,誰敢對隱官大人說半句不中聽的,呵呵。
對不住!
那就是與我桐某人問拳了。
許弱跟隨墨家鉅子,來到了那處渡口,哪怕先前鉅子離開此地,去參加文廟議事,這座城池依舊在自行生長。
哪怕許弱本身就是墨家子弟,親眼目睹此城,一就只有一個感受,嘆為觀止。
一位老真人護送郁泮水和少年皇帝去了玄密王朝后,就縮地山河,到了一處歸墟入口,然后很快就現身蠻荒,遠游不知幾個萬里,一路上也沒遇到個能打的,最后終于逮住個好像境界不錯的,結果定睛一看,他娘的,不是飛升大妖。老真人翻開一幅地圖,呦,好像還是個挺有名氣的大山頭,據說先前打那桐葉洲打得很起勁嘛。
于是老真人就施展出了火法與水法。
方圓千里之地,大水在天,大火鋪地。水作天幕火為地。
老真人撫須點頭,自言自語道:“老當益壯,術法尚可。”
沉默片刻,火龍真人自言自語道:“是不是有點氣力過大了?”
火龍真人自問自答,“打架不講究個氣派,還打什么架?”
北俱蘆洲的江湖上,有個鬼鬼祟祟的蒙面客,踩點完畢后,趁著夜黑風高,翻過墻頭,身形矯健,如兔起鶻落,撞入屋內,刀光一閃,一擊得手,手刃匪寇,就似飛雀翩然遠去。
這些年行走江湖,都是跟那位好人前輩有樣學樣,這般隱蔽行事,他還給自己取了個化名,杜好事,杜俞的杜,做好事不留名的那個好事。
杜俞每次出手,都會審時度勢,量力而行,做完就跑,好像生怕別人知道他是誰。
大好人間,這邊天晴那邊雨,此處山花不動別處風。
往北的御風遠游途中,陳平安一行人偶爾停步休歇,山上山下不做定數,眼中所見景象,也就因時因地而異。
有那周遭百里的崇山峻嶺,靈氣沛然,云霧升騰,攪動飛旋,山巔祠廟在夜幕中金光熠熠,如同一盞高懸天地間的大燈籠。
有那驛旅客逢梅子雨,藕花風送離人愁。有那大水之濱,官府籌建黃箓齋,祈福消災。在那旭日東升之時,朝霞絢爛,有一撥練氣士隨云而走,其中有那少年少女,跟隨師門長輩一起大聲朗誦師門道訣,揚言要活捉三尸焚鬼窟,生擒六賊破魔宮。
有那入山采石的匠人,接連大日曝曬下,坑洞水落石出,在衙署官員的監督下,老坑場內所鑿采美石,都用那稻草小心包好,按照世世代代的習俗,人人蹲在老坑門口,必須等到太陽下山,才能帶出老坑石下山,不論老少,肌膚曬得黝黑油亮的匠人們,聚在一起,以方言笑語,聊著家長里短,家里有錢些的,或是家里窮卻孩子更出息些的,話就多些,嗓門也大些。
到了趴地峰。
張山峰還是跟當年差不多的年輕面容,只不過在山上吃好穿好,不用一個人背井離鄉,顛沛流離,就不再那么窮酸落魄了。
白發童子一直在四處張望,這就是那個火龍真人的修道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