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車夫皺眉道:“功德一物,來之不易,這個陳平安的腦子有毛病吧。”
封姨搖搖頭,不愿多說此事。
所謂人性,歸根結底,就是喜歡自己跟自己打架。
身為神靈,卻天生能夠分門別類,毫厘不差,喜怒哀樂,再細分出成百上千的“地界”,處處井然有序。
關于這件事,三教圣人都是有許多解決方案的,比如佛家道門都推崇那“守一法”,近一點的,只說那個恢復文廟神位的老秀才,一樣早已在圣賢書上勘破天機,比如說那凡觀物有疑,中心不定則外物不清,明月宵行,俯見其影以為伏鬼……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故而需自禁自使、自奪自取,自行自止也……這才是老秀才那解蔽篇的精髓所在。
所以先前在客棧那邊,老秀才看似無心隨意,提到了自己的解蔽篇。
當時封姨就識趣撤去了一縷清風,不再偷聽對話。
世間所謂的風言風語,還真不是她有意去旁聽,實在是本命神通使然。
————
陳平安原路返回,臨近客棧,剛好碰到那個少女出門,一見到那家伙,少女立馬掉頭,跑回客棧,繞過柜臺,她躲在爹身邊,然后裝模作樣開始打算盤。
陳平安跨過門檻,目不斜視。
突然停步,轉身走出客棧,去往小巷宅子。
那位大驪太后,終于來了。
柜臺那邊,少女小聲道:“爹,我是不是冤枉他了。”
老掌柜沉聲道:“沒有,這小子是江湖中人,心眼頗多,是在欲擒故縱。”
陳平安頗為無奈。
街上緩行,閑來無事,陳平安開始隨口胡謅幾句。
古竹馬擊裙腰,駐馬聽賣花聲,荷花媚摸魚兒,紗窗怨玉簟秋,玉漏遲好事近。渡江云送不水船,鵲橋仙見壺中天,山鬼謠唱萬年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