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竅陰神,便是跟在陳平安身邊那位,頭戴冪籬、身穿碧綠法袍的模樣,身姿婀娜,也難怪會被誤認為是一位女修。
而另外一副陽神身外身,則是滿頭白發魁梧老者的相貌。
此處青同收攏了陽神,至于出竅遠游的陰神倒是享福了,當下在穗山那吃過了一碗素面,只是不知為何,多跑了一趟汾河神祠。
青同閑來無事,雙手反復擰轉鬢角一縷青絲,發現小陌一直保持那個抬頭姿勢,雙手按住橫放在膝的綠竹杖,怔怔望向天幕,好像那份思緒一直朝著天幕蔓延而去,心神沉浸其中。
青同很有自知之明,不認為小陌是將自己當成了朋友,才會如此分心,以至于連那尊法相都顯得有幾分呆滯。
這就說明,小陌在想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可是對如今擔任陳平安身邊死士的小陌來說,眼下能有比護道更重要的事情?
只有兩種可能,鎮妖樓之外,有強敵試圖窺探這邊,伺機而動,并且是連青同都無法察覺到蛛絲馬跡的那種大修士。
還剩下一種可能,就是小陌陷入了一種類似破境契機的靈犀境地。
小陌確實是在神游無窮遠,這位萬年之后身處人間的妖族劍修,想到了萬年之前的諸多畫卷,或慘烈且壯觀,或古怪詭譎或神異萬分,畫面最終定格在那座還算熟悉的飛升臺,神思所至,小陌如同故地重游,沿著那條道路,視線一直攀升而去,最終心中不可抑制得生出一個念頭。
我在此遞出一劍,就等于鋪出一條道路。
最終這條劍光,就是登天之路。
這份劍氣之長,在我酣睡于明月皓彩之中的后世人間萬年,應該從未有過?
故而這就是一條自己躋身十四境的道路。
小陌有此心念之后,并且愈發堅定,人身小天地之內,便是異象橫生。
根根筋骨如山岳,千山拜草廬,條條血脈如江河,浩蕩百川流。
各大氣府,經脈,劍氣,劍意,“道路”,就是劍道,就是大道,都開始有那天地共鳴的跡象。
一粒心神芥子的小陌,來到一處自身天地的空虛境界中,不再是那黃帽青鞋的裝束,而是如外邊的法相,手持一劍。
因為一旦踏足此路,走此大道,就意味著小陌沒有回頭路了。
一旦失敗,后果極重,一著不慎就會重傷根本,甚至有可能直接跌境。
這就是為什么飛升境圓滿的山巔修士,為何會將一步之隔的十四境視為天塹。
也是為何會有一些名動天下的大修士,閉關閉關,就再無出關之日了。
不然就是像那韋赦,破境不成,道心蒙塵,從此意志消沉,一蹶不振。
否則任何一位飛升境修士,哪個沒有大毅力,道心之堅韌,個個超乎常人想象。
委實是此道,不同于尋常的登山路。
青冥天下的那位道號復勘的女修朝歌,還有那個陳平安曾經在河畔議事中見過一面的女冠,她名為吾洲,道號“太陰”。
吾洲的合道之法,曾被吳霜降稱之為“煉物”,又被陸沉比喻為“支離”。兇險程度,只是旁人聽說,就知道。
她們之所以會被誤認為已經不在人世,就在于閉關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