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這次只敢輕輕點點頭。
那年輕伙計在遠處笑道:“咱們劉師傅當時去過一趟泥瓶巷,給他娘看病后,教過孩子一回,后來不放心,又親自看著這孩子煎熬,奇了怪了,屁大孩子,竟然還真沒啥差錯。是劉師傅親口說的,應該沒錯。”
老人對孩子揮揮手,“去吧。”
孩子歡天喜地提著一大兜黃油紙包起來的藥材,飛快跑回泥瓶巷。
他娘親躺在木板床上,在孩子躡手躡腳進入屋子后,發現他娘還在睡覺,摸了摸她的額頭,發現不燙,松了口氣,孩子然后悄悄把娘親的一只手挪回被褥。
孩子來到屋外那座灶房,開始用陶罐熬藥,趁著空隙開始燒菜做飯。
孩子需要踩在小板凳上才行。
孩子使勁翻動鍋鏟,被熱騰騰的水氣嗆得厲害,還不忘碎碎念道:“一定要燒得好吃,一定要!要不然娘親又要沒胃口了……”
————
一個才五虛歲的孩子,背著一個幾乎比他人還大的籮筐,往小鎮外的山上走去。
這是孩子第二次入山,第一次楊家鋪子的老楊頭帶著,照顧到孩子的孱弱腳力,于是走得很慢,加上老人只是教了孩子需要采摘那幾種草藥,而且籮筐也是老人背著的,所以那一趟進山出山,其實還算輕松。今天就不一樣了,孩子頂著烈日,背著籮筐,后背傳來一陣陣灼燒般的刺痛。
孩子一邊哭一邊走,咬著牙向前走。
那一趟,孩子是到了天黑才回到楊家鋪子,籮筐里只有一層薄薄的藥材。
楊老頭勃然大怒。
孩子帶著哭腔說,他家里只有娘親一個人,怕他娘親餓了,要不然不會只有這么點藥材的,他可以明天早起進山。
老人默不作聲,轉身就走,只說再給他一次機會。
之后不到兩個月,孩子的手腳就都是老繭了。
————
有天,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雨,使得上山采藥忘了時間的孩子,被隔在溪水那邊。
看著洶涌的洪水,孩子在大雨中嚎啕大哭。
最后當孩子實在忍不住,打算往溪水里跳的時候。
那個時候,楊老頭突然出現在對岸,一步跨過小溪,又一步拎著孩子返回。
黃豆大小的雨點砸在身上,孩子在下山路上,卻一直笑得很開心。
出了山之后,老人說道:“小平安,你幫我做一根煙桿,我教你一門怎么才能夠爬山不累的小法子。”
孩子伸手胡亂抹著雨水,咧嘴笑道:“好嘞!”
————
孩子蹦蹦跳跳回到泥瓶巷,今天他采到一株很稀罕的名貴草藥,所以楊家鋪子多給了一些娘親需要的藥材。
一天沒吃飯的孩子走著走著,突然感到肚子一陣絞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