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檗笑了笑,“好的,那我知道了。”
魏檗就此身形消逝。
宋煜章獨自留在了山神廟內,嘆息一聲,自己難道真的是不適合當官,處處坎坷,生前死后皆如此。
魏檗這位白衣神仙帶著少年陳平安巡游四方,言下之意,誰不清楚?
宋煜章當然知道,北邊那位山神廟里頭的塑像,一樣清楚,所有買下山頭的仙家勢力,哪個不是活成了人精,更是心知肚明。
魏檗故意帶著少年行走于各大山頭,無疑是在直白無誤地彰顯一個事實。
陳平安是我魏檗罩著的,你們這些外地佬,不管是什么來頭,只要想在我的地盤上討一碗飯吃,就得掂量掂量一尊新北岳正神的分量。因為他魏檗不是什么普通的山岳大神,未來極有可能是觀湖書院以北,寶瓶洲的半壁江山,力量、地盤、權勢最大的一位北岳正神。沒有之一!
————
才大年初三,就有人開始出門游歷山水。
小鎮西面的群山之中,一位儒衫年輕人帶著一位書童模樣的少年,各自手持一根竹杖,一起涉水越嶺,走向那座落魄山。
書生背著一箱書。
書童少年面容絕美,不輸美人,毫無瑕疵。
他所跟隨的男子,是小鎮本地人氏,如今在龍尾郡陳氏開辦的學塾當中,擔任助教,名聲很小,遠遠不如那些享譽四方的大儒文豪,故而還擔不起先生夫子的稱呼,但是學塾孩子們卻最喜歡他,喜歡聽他講述那些精彩紛呈的奇人異事,比如那些狐魅喜歡書生的旖旎動人故事。少年更是如此,不惜死纏爛打,才讓他答應做自己的先生。
少年天生萬事好奇,獨自一人住在小鎮那棟袁氏祖宅里,此時問道:“先生,道家圣人有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矣。這可如何是好?”
儒衫男子在想著事情,一時間沒有答復。
少年早已熟悉先生的神游萬里,繼續自顧自問道:“那位圣人又言,人生天地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分明是佐證前者,如何是好啊?”
男子終于回過神,微笑道:“所以要修行啊,每跨過一個門檻,就能夠長壽十年百年,就能夠看更多的書。”
少年還是覺得沒有完全解惑,“可咱們儒家雖然也推崇修行,讀書更多是為了入世,為了讓這個世道更好,從來不似道家那般,只追求個人的出世和證道,這又如何是好啊?”
“不精不誠,不能動人。”
男子笑著說了八個字,站在原地,眺望四周景象,山清水秀,然后又說了八個字,“腳踏實地,自然而然。”
少年聽到“自然而然”四個字,就自然而然想到了在東寶瓶洲無比興盛的道家,他嘆了口氣,“我在一本書上看到,說亂世,道家下山入世救人。佛家閉門敲木魚。治世,道家上山自修清凈,佛家開門收銀子。先生,聽上去道家真的不錯唉,佛家和尚就不怎么樣了,難怪他們在咱們洲不吃香,佛法不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