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衣小童與有榮焉,氣哼哼道:“知道我家老爺的財力雄厚了吧?”
魏檗沒跟這條小蛇計較,樂呵呵道:“知道啦知道啦。”
魏檗最后笑道:“對了,葫蘆里裝了酒的,就你陳平安那點酒量,盡管喝。”
魏檗離去后,陳平安拎著一條竹椅坐在崖畔那邊,獨自小口小口喝著酒。
粉裙女童想要跟著過去,結果被青衣小童抓住胳膊,搖頭示意不要去湊熱鬧。
陳平安舒舒服服靠在椅背上,雙腿伸直,雙手捧住暫時當起酒壺的小葫蘆,幾口酒下了肚子,就覺得臉頰火熱,喉嚨滾燙,整個人都跟著暖和起來。
陳平安望向遙遠的南方,充滿了憧憬。
好像那邊的山山水水,就是手中養劍葫蘆諧音的江湖了。
這是陳平安從未想過的生活。
能好好活著,真好。
————
泥瓶巷的孤兒,爹娘都去世后,五歲到七歲的時候,最難熬。
有些時候餓到腸子打結的時候,那是真能餓到恨不得去刨泥土吃的,每當吃飯的時候,泥瓶巷附近皆是家家戶戶炊煙裊裊,哪怕只是走在巷子里,孩子都能聞著那些誘人的飯香菜香,孩子身上穿著爹娘留下的衣衫,自己裁剪成自己能穿的大小樣式,邊邊角角都丟不得,一塊一塊積攢起來。
孩子第一次吃上別人家的飯菜,是家底耗盡之后,家里能賣的東西都賣了,六歲的孩子,在一個大冬天,又無法上山采藥掙點銅錢,徹底沒了生計,又不愿去偷,饑寒交迫,像一只小小的孤魂野鬼,走在巷子里,從這一頭走到那一頭,一直走到了暮色里,到了炊煙升起的時候,孩子根本不知道怎么活下去了。
之前有好心人說小平安,去我家吃飯。孩子總會笑著說不用,家里還有米的。然后就趕緊跑開了。
可是那一天,孩子是真的什么都沒了,白天先去了趟楊家鋪子,想要跟老人賒賬,老人根本就不愿意見他。
然后在那個黃昏里,孩子就委屈想著,會不會有人見著自己,會不會笑著說,小平安,進來吃飯。
但是那一天,沒有人開門,大門緊閉,里邊有歡聲笑語,有罵罵咧咧。
孩子最后餓著回到自己院子,躺在被褥單薄的冰冷床板上,默默告訴自己,不餓不餓,睡著了就不餓了,想一下爹娘就不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