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平安點頭道:“一開始沒想到,后來吃飯結賬的次數多了,很快就明白了。”
那個鄰居,就是后來顧粲的娘親。
所以每次顧粲娘親跟人吵架,陳平安都在旁邊看著,幾次吵架吵得狠了,她就會被一群抱團的婦人沖上去撓臉揪頭發,陳平安那個時候就會跑上去,護著她,也不還手,任由婦人們把氣撒在自己頭上。
所以陳平安從來不覺得自己是爛好人。
如果顧粲娘親這樣的好人,不管她在泥瓶巷杏花巷口碑有多差,對他陳平安,就是救命恩人,如果這都不想著好好報答,陳平安覺得自己都不是人。
送給顧粲一條小泥鰍怎么了,知道了它是一樁大機緣,又怎么了。
陳平安根本不心疼。
當這個世界給予自己善意的時候,一定要好好珍惜,要惜福,無論大小。
所以燒窯的半個師傅,姚老頭說過那句話,陳平安當時就覺得是天底下最好的道理。
是你的就好好抓住,不是你的就不要多想。
天底下沒誰是欠你的,但是你欠了別人,就別不當回事。
后來陳平安對待劉羨陽,亦是如此。
上山采藥終究不是長久之計,是劉羨陽教會了陳平安如何下套子逮野味,如何制造土弓,如何釣魚,到了龍窯燒瓷,還是年紀稍長的劉羨陽在護著陳平安。
陳平安這么苦兮兮從孩子活到了少年,活到了能夠自己養活自己,雖說很愿意講道理,但是如果牽扯到顧粲或是劉羨陽,例如搬山猿那次,陳平安講個屁的道理,只要本事足夠,那就干死為此。
陳平安曾經對一位外鄉姑娘說過,如果以后自己找著了像娘親為人那么好的姑娘,哪怕她給什么道祖欺負了,他一樣要卷起袖子干架的,打不打得過是一回事,愿不愿意為媳婦打這場架,又是一回事。娶了那么好的媳婦,不曉得心疼,陳平安虧心。
當然了,那樣的好姑娘,陳平安覺得找著了,可是還沒說出口,所以才要走接下來那趟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