魁梧青年是第一次見到如此篤定人心的師父,便放下心來。
一時間對那位綽號比較“風雅別致”的師父老友,有些好奇。
————
陳平安又多買了兩壺老水井仙人釀后,一行人去了蜂尾渡最后一處游覽勝地,是一棵蔭覆數畝地的千年古杏樹,大樹底部空腹,丟滿了銅錢和金銀,關于此樹,自稱劉桿子的那位包袱齋漢子,很是說道了一番,在文景國廢墟上崛起的慶山國之前,這棵老杏樹就極有故事,先早早被青鸞國唐氏開國皇帝,破格御封為帝王木,后來文景國皇帝不甘落后,派遣一位廟堂宰執專程來此敕封,估計降了一等,地方俗稱宰相樹,最后云霄國皇帝也湊熱鬧,三百年前正是云霄國鼎盛之時,一位功勛武將騎馬來此,立碑撰文,所以如今云霄國百姓依舊習慣稱呼為將軍杏。
帝王木,宰相樹,將軍杏,一樹三敕封,可謂奇談。
在樹底下,裴錢掏出桂姨贈送給她的小香囊,當時里頭除了幾片翠綠欲滴的桂葉,其實還有一小截她手指長短的桂枝,結滿了桂子,哪怕折斷離樹,依舊香氣不減絲毫,而且一粒粒黃金色的桂子并不會脫落,桂葉桂枝都放在了多寶盒內,獨占一個格子,只拿空香囊裝了那枚陳平安當做壓歲錢送她的雪花錢,以及幾顆靠著血汗辛苦掙來的銅錢,比如她求著隋右邊在老龍城買年貨跟人砍價,一次一文錢,當時她一鼓作氣賺了七八顆,都裝在了這只香囊錢袋里。
因為陳平安說過了香囊不是凡俗物件,所以裴錢沒敢大大咧咧拴系在腰間,平時只敢放在袖袋中,這會兒雙手藏掖捧著,就想著如果再來些杏葉杏花枝就好了。
千年杏花這邊游人不多,土生土長的渡口百姓,只會逢年過節來此丟錢祈福,蜂尾渡的渡船客人多是熟門熟路的山上商賈,既不信這套,也不愿破費,所以這會兒就只有陳平安一行人,跟幾撥在此嬉戲打鬧騎竹馬的市井孩童,更遠處,稀稀疏疏的稚童正放著紙鳶,杏樹高枝上頭,還掛著幾只不幸纏繞斷線的紙鳶。
陳平安看過了靈氣淡淡流轉的杏樹,就打算離開,卻發現蓮花小人兒從地下鉆了出來,站在杏樹如一扇大門的中空腹部那邊,探頭探腦。
很快就從錢堆里鉆出又一顆腦袋,跟蓮花小人兒對視。
后者爬出那堆錢山,挺直腰桿,雙手叉腰,滿滿的倨傲神色,只是它如何都遮掩不住眼中的好奇和雀躍。
小家伙衣飾華貴且滑稽,身穿一件袖珍可愛的明黃龍袍,腰間別著一塊象牙玉笏,還有一把紅木鞘挎刀。
裴錢扯了扯陳平安袖子,陳平安想了想,摸出一顆雪花錢給裴錢,笑道:“去吧,記得跟這位杏小仙人好好說話,不許冒犯人家。”
裴錢一溜煙跑過去,蹲在“小門口”。
約莫一炷香后,裴錢蹦蹦跳跳滿載而歸,陳平安哭笑不得,二話不說,一板栗打賞下去。
只是這次蓮花小人兒竟是破天荒站在了裴錢這邊,手舞足蹈,咿咿呀呀。
裴錢有些心虛,老老實實轉過身,就想要將手中那抔土、以及那株粉嫩小樹苗兒,交還給那只杏樹精魅,可惜了,她為此還掏出了兩顆雪花錢呢,這筆買賣算是賠本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