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道。
世事復雜,每個人的言行舉止,按照陳平安自己劃分的那個六大版圖構成的圈子,人心流轉不定,只是細究之后,陳平安越來越發現,可能會有一兩條根本脈絡在支撐著一切,這就是崔東山曾經提及的脈絡障,與老道人提倡的“來龍去脈”,有異曲同工之妙,那么只要將貶義的“脈絡障”,反過來看待,就可以拿來用,來分辨人心。
再來以文圣老先生的順序學說,具體對待一件事情。
兩者既有些許沖突,卻又有些互補的更大意味。
陳平安這趟涉險登島,就是想要親眼看看,親耳聽聽,來確定書簡湖的第六條線。
線頭在紅酥身上,線尾在那個高大青年手中。
盡量多知道一點,終究是好事。
知道更多,考慮更多,就可以少犯錯。
崔東山曾經在山崖書院詢問自己,若是以一個錯誤的方式去達成一個最正確的結果,到底是對是錯?
現在陳平安依舊無法給出答案。
但是他在書簡湖形成的一條脈絡,已經逐漸清晰,就以什么方式去做到如何少錯,以什么心態去做到如何改錯。
冥冥之中,那種玄之又玄的感覺,就像……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劉老成問道:“那你就不好奇,為何我愿意如此詳細,跟你說我自己的‘合道’過程?真就只是積攢多年,不吐不快?”
陳平安搖頭道:“我當然很好奇,但是思來想去,都想不出答案,就不好奇了。”
劉老成感慨道:“一個人,永遠不知道哪段緣分,會結出善果,還是惡果。”
陳平安換了一口純粹真氣,沒有絲毫拘謹。
劉老成真要鐵了心殺他,彈指之間,易如反掌,不費吹灰之力。
玉牌,劍仙,養劍葫,法袍,拳法劍術。
青峽島劉志茂,粒粟島譚元儀,大驪宋氏鐵騎。
以及那件讓陳平安更有膽子登島的小事。
點點滴滴,如積土成山,風雨興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