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平安又戴上斗笠,在古宅門口與三人告別。
拗不過老嬤嬤說秋雨瞅著小,其實也傷身子,一定要陳平安披上青蓑衣,陳平安便只好穿上,至于那枚當年泄露“劍仙”身份的養劍葫,自然是給老嫗裝滿了自釀酒水。
離別之前,老嬤嬤又站在屋檐下,握住陳平安的手,“別嫌老嬤嬤話多嘴碎,以后就不愿意來了。”
陳平安輕聲道:“怎么會,我好酒又嘴饞,老嬤嬤你是不知道,這些年我想了多少次這兒的酒菜。”
老嬤嬤低頭抹淚,“這就好,這就好。”
陳平安扶了扶斗笠,輕聲告辭,緩緩離去。
走出去一段距離后,年輕劍客驀然之間,轉過身,倒退而行,與老嬤嬤和那對夫婦揮手作別。
老嬤嬤喊道:“陳公子,下次可別忘了,記得帶上那位寧姑娘,一起來這兒做客!”
陳平安微微臉紅,高聲道:“好嘞!”
雨幕中,竹斗笠,青蓑衣,年輕人的背影漸漸遠去。
老嫗感傷不已,楊晃擔心她耐不住這陣秋雨寒氣,就讓老嫗先回去,老嫗等到徹底看不見那個年輕人的身影,這才返回宅子。
婦人鶯鶯嗓音輕柔,輕輕喊了一聲:“夫君?”
然后她便有些羞愧,沒有繼續說下去,而是致歉道:“夫君莫怪鶯鶯俗氣市儈。”
她心中那個念頭,隨即煙消云散,喃喃道:“哪里好讓陳公子分心這些瑣事,夫君做得好,半點不提。我們確實不該如此人心不足的。”
楊晃握住她的一只手,笑道:“你也是為我好。”
婦人突然心情好了起來,笑道:“夫君,好人一定會有好報,對吧?”
楊晃說道:“別的好人,我不敢確定,但是我希望陳平安一定如此。”
婦人鶯鶯嫣然一笑,“突然覺得陳公子只是來家中做客喝酒,就很開心了。”
楊晃嗯了一聲,感慨道:“入秋時節,卻如沐春風。”
雨幕中。
陳平安稍稍繞路,來到了一座彩衣國朝廷新晉納入山水譜牒的山神廟外,大踏步走入其中。
秋收時節,又是一大早,在一座淫祠廢墟上建造出來的山神廟,便沒有什么香客。
陳平安摘了斗笠,甩了甩雨珠,跨過門檻。
不再刻意遮掩拳意與氣機。
本地山神立即以現出金身,是一位身材魁梧披甲武將,從彩繪神像當中走出,惴惴不安,抱拳行禮道:“小神拜見仙師。”
陳平安微笑道:“多有叨擾,我來此就是想要問一問,附近一帶的仙家山頭,可有修士覬覦那棟宅子的靈氣。”
既不是彩衣國官話,也不是寶瓶洲雅言,而是用的大驪官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