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景龍依舊沒說什么。
白首忍不住說道:“盧姐姐,我那好兄弟,沒啥長處,就是勸酒本事,天下第一!”
齊景龍轉頭,面帶笑意,看著白首。
少年一身正氣,斬釘截鐵道:“這陳平安的酒品實在太差了!有這樣的兄弟,我真是感到羞憤難當!”
盧穗哭笑不得,景龍怎么找了這么個混不吝的弟子。
————
城頭之上。
劍仙苦夏正對林君璧、嚴律一行人,傳授劍術,苦夏所授,正是劍氣長城準許外來劍修研習的一門劍術。
人人坐在蒲團之上,豎耳聆聽苦夏劍仙的指點。
苦夏先闡述了一遍劍道口訣的大意,然后拆解一系列關鍵竅穴的靈氣運轉、牽引、呼應之法,講述得極其細微,然后讓眾人詢問各自不解處,或是提出自以為是關隘處的癥結,苦夏大多是讓資質最佳、悟性最好的林君璧,代為解惑,林君璧若有不足,苦夏才會補充一二,查漏補缺。
這門上乘劍術之的古怪之處,在于唯有置身于劍氣長城這座劍氣沛然的小天地,才有顯著效果,到了浩然天下,也可以強行演練,只是收效極小,對于有機會接觸到這門劍訣的外鄉劍修而言,多是不缺上乘劍法道術的宗門子弟,意義不大。簡而言之,這門劍術,太過講究天時地利,想要裨益劍道和魂魄,哪怕是林君璧這般身負一國氣運的天子驕子,依舊只能在城頭之上,靠著滴水穿石的水磨工夫,精進道行。
苦夏其實心中頗有憂慮,因為傳授劍訣之人,本該是本土劍仙孫巨源,但是孫巨源對這幫紹元王朝的未來棟梁,觀感太差,竟然直接撂挑子了,推三阻四,苦夏也是那種死腦筋的,起先不愿退而求其次,自己傳道,后來孫巨源被糾纏得煩了,才與苦夏坦言,紹元王朝如果還希望下次再帶人來劍氣長城,依舊能夠住在孫府,那么這次就別讓他孫巨源太為難。
苦夏看了眼自己的嫡傳弟子蔣觀澄,心中嘆息不已。
既憂愁這個弟子的直腸子,又覺得劍修學劍與為人,確實無需太過相似林君璧。何況比起蔣觀澄身邊某些個小雞肚腸、充滿算計的少年少女,苦夏還是看自己弟子更順眼些。苦夏之所以選擇蔣觀澄作為弟子,自然有其道理,大道相近,是前提。只不過蔣觀澄的登高之路,確實需要磨礪更多。
林君璧哪怕只是坐在蒲團上,雙手攤掌疊放在腹部,笑意恬淡,依然是山上亦少見的謫仙人風范。
嚴律一直在學林君璧,極為用心,無論是小處的待人接物,還是更大處的為人處世,嚴律都覺得林君璧雖然年紀小,卻值得自己好好去琢磨推敲。
嚴律以前看人,很簡單,只分蠢人和聰明人,至于好壞善惡,根本不在意,能為我所用者,便是朋友,不為我所用者,便是最多與之笑言的心中陌路人。
此次同行劍修之中,其實沒有蠢人。只分足夠聰明和不夠聰明的。
不夠聰明的,像苦夏劍仙的嫡傳弟子蔣觀澄。還有那個對
(本章未完,請翻頁)
林君璧癡心一片的傻子少女。
足夠聰明的,像那些當初為林君璧仗義執言的“蠢人”,看似顛倒黑白,混淆是非,真以為這群人不知曉輕重利害?事實上所求為何?不過是想著在林君璧這邊,說些討巧的漂亮話,惠而不費,內心深處,說不定是在希望林君璧一個不小心,年少輕狂,被眾口一詞,添油加醋,林君璧就要意氣用事,與那陳平安不死不休是最好,哪怕退一步,雙方最終撕破臉皮,結果強龍壓不過地頭蛇,在陳平安那邊碰了一鼻子灰,林君璧道心受損,也是一個不差的結果。
修行路上,少了一個林君璧,對于這幫人而言,損人也不利己的事情,就已經愿意去做,更何況還有機會去利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