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往外走去,就是昔年雜草叢生的神仙墳,可以繞路去北邊的老瓷山,不過分別被大驪朝廷建造成了文武廟。
陳平安走到路邊的木樁子坐下,對白發童子說道“別跟著了,容易讓人誤會。”
白發童子故意裝傻,高高舉起手,比劃了一下雙方高度,“就咱倆,能誤會啥”
不過說實話,要是真能當上隱官老祖的閨女,想來是一件蠻幸運的事情吧
看看裴錢,陳暖樹,小米粒,就知道這家伙要是將來有個女兒,得是多寵了。
那你倒是與寧姚來個餓虎撲羊,趕緊生米煮成熟飯吶。慫包一個,活該打光棍。
陳平安懶得跟她一般見識,坐在木樁上,轉頭望向一直蔓延向遠方的道路。
劍氣長城,劍修如云,要說劍修之外的練氣士,不宜在劍氣長城修行,并不奇怪,那邊劍氣太重,沛然浩蕩充斥天地間,對練氣士來說就是一種煎熬。
但是有件事,陳平安始終百思不得其解,越想越覺得透著一股玄乎。
那就是劍氣長城歷史上的止境武夫,數量實在太少甚至可以說少到了一種令人發指的地步。
白嬤嬤,她曾是止境大宗師,只是在戰場上受傷跌境,才是山巔境。
按照避暑行宮的檔案記載,再往上追溯,劍氣長城在極長一段歲月里,也只有一位止境武夫,而且同樣是女子宗師。
就好像,劍氣長城的武運,只為女子武夫,網開一面
陳平安手指輕輕敲擊膝蓋,蹙緊眉頭。
在金色長橋那邊,她曾經一語道破天機,古星啟明,又名長庚,其實就是那座古怪山巔所在。
純粹武夫,肉身成神。
可惜那位兵家老祖未能真正走通這條大道。
劍氣長城的三個官職,刑官,隱官,祭官。
按照最早設置三官的初衷,是刑官主殺伐,隱官主謀略,祭官職掌祭祀。
而上任祭官,按照避暑行宮絕密檔案的記錄,歷代祭官的檔案都極為詳細,唯有只言片語的記載,劍修,玉璞境,戰功寥寥,可以說毫不出彩。
記得寧姚說過,她第一次來小鎮,曾經在楊家鋪子,聽那個楊老頭主動提及一事,曾經有位過路劍仙,留下了一部山水游記。
按照老人的說法,是經常翻閱這本游記,所以知道了一些外邊的事情。
與來自劍氣長城的寧姚,提及一位劍修,老人卻是用了個“劍仙”的稱呼。
以前陳平安沒怎么在意這個細節,現在就由不得陳平安不去深思了。
所以陳平安懷疑避暑行宮關于上任祭官的檔案,都是刻意作假。
陳平安自然而然就聯想到了于祿。
站起身,陳平安沒有去神仙墳那邊,而是原路折返,穿街過巷,再離開小鎮,走向那座石拱橋。
白發童子還是跟在身后,大搖大擺,走上石橋后,指了指河畔的一片翠綠顏色,水草如筆管,一節一節的,她好奇問道是啥。
陳平安瞥了眼,說是蔞蒿,炒肉極清香,很好吃,但是屬于時令野菜,不是什么時候都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