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4
自從京營被分流之后,他寬大的校軍場上,就一直門可羅雀,除了幾個看守的老兵之外,基本上就很難見到人影。
不過,這段時間,京營卻人山人海。從全國各地抽調過來的士兵不斷云集于此。這個被荒廢了一年多的校軍場,終于真正開始發揮它的作用了。
天啟二年三月初七早晨,也就是大軍出征的前一天,我在洪承疇、曹文詔的陪同下,最后一次視察了這支枕戈待旦的大軍。
看著他們的演習,我不禁暗暗點頭。連續一個時辰的操練,他們仍然精神抖擻,絲毫未顯疲態,那口號喊得,驚天動地。和以前京營的那些軟腳蝦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這才是我大明的鋼鐵長城。
“勇士們!”我站在主席臺上,開始了出征前的最后一場動員令,“明天,你們就要出征西南,為朕掃平敵寇了。你們當中,肯定會有一部分人會血灑疆場,不能平安歸來。你們怕不怕?”
“不怕!”整齊劃一的聲音響徹云霄,震得我腦瓜子嗡嗡的。不過,我還是覺得無比的欣慰。
“匈奴未滅何以為家?”曹文詔帶頭喊道。
“匈奴未滅何以為家?匈奴未滅何以為家?匈奴未滅何以為家?”這句簡單質樸的話語在京營的軍場上不斷的回蕩!
我揮揮手,示意大家停下來。
“勇士們,你們都是好樣的。此生不悔入華夏,來世還做大明人。朕知道,在你們心中,都深深地愛著大明,愛著腳下的這片土地;朕也知道,你們喜歡和平,討厭戰爭。朕和你們一樣,對戰爭深惡痛絕。不過,當敵人向我們露出獠牙時,我們必須要還之于拳頭。否則,他們將得寸進尺,和平也將會遙遙無期。”
說到這里,我稍微停頓一下,環視了一下整個校軍場:“勇士們,朕心中明白,你們心中委屈。民間甚至流傳著‘好男不當兵,好女不嫁當兵人’的話語。可是,他們想過沒有,你不當兵,我不當兵誰來保衛祖國,誰來保衛家
(本章未完,請翻頁)
?你們能頂著巨大的壓力,成為一名士兵,并在眾多士兵中脫穎而出,朕甚是欣慰。朕為你們感到自豪,你們是大明的驕傲!”
“朕知道,你們為大明付出了許多,但卻遭遇了許多不公平的待遇。朕即位以來,正在努力改變這種不公正的現象。朕不能讓大明的將士即流血又流淚。去年,朕為在遼東戰死的將士修筑的勇士祠,就是要讓大明的每一個人,包括朕在內都要牢記住他們對大明的付出。”
“在這里,朕再次向你們鄭重承諾,凡是在此次平叛中犧牲的勇士,你的家屬將得到一百兩紋銀的撫恤金,你的孩子將由大明撫養到十八歲,你的父母,也會得到政府的照顧,直到他們故去。當然,你的英靈也會進駐到勇士祠,受到大明數千萬百姓的永世敬仰。”
校軍場上安靜地有些過分,大概我剛才所說的話題有點沉重了。甚至有些將士悄悄地低下頭,偷偷地抺去眼角的淚花。他們大概想到他們年邁的父母或年幼的孩子吧!
我的話語應該為他們勉除了一定的后顧之憂,但,這顯然還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