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場比斗,趙嘉出盡風頭,燕國使團卻顏面盡失,敗興而返。
邯鄲城內,趙嘉再次成為人們街頭巷尾議論的焦點,趙人也都喜笑顏開。
與之相反,王宮內氣氛卻極為凝重。
“王上,燕國使團來者不善,真要放任他們從容返回燕國,必成禍患!”
有激進的將領出言,臉上滿是殺氣。
“將軍此言差矣。”
“嘉公子于校場挫其銳氣,揚我國威,已讓燕國使團知曉我趙國不可欺。”
“若再派人截殺,倒顯得我趙國色厲內荏,反而不美。”
有文臣出班反駁。
大殿之內,嘈雜無比。
有些人要求截殺燕國使團,有些人則極力反對,雙方各持己見,爭論不休。
“夠了。”
趙王臉上不耐之色越來越濃,最后終于忍不住,拍案而起。
群臣聞言,全都不敢多語。
趙王起身,環顧眾人,喝道:“寡人過壽,燕國遣其相國贈百金為寡人賀。”
“對方以禮相待,又是燕國使臣,寡人豈能因猜測就讓人截殺對方?”
“真要如此,以后哪國敢派使團入我趙國?”
“截殺之事休要再議,若有人膽敢背著寡人行事,定斬不饒!”
聽到趙王之言,始終沉默不語的廉頗終于說話了,上前道:“王上之命,我等豈敢不從!”
趙嘉站在旁側,見塵埃落定,心中微嘆,最終也沒有多說什么。
才開始,趙嘉也曾想過截殺燕國使團。
經過深思熟慮以后,趙嘉卻是打消了那個念頭。
燕國使臣為趙王賀壽而來,縱然心懷不軌,在沒有對趙國產生實質性傷害前,都不能對其下手。
畢竟,燕國使臣代表燕國。
哪怕趙國截殺燕國使臣,會處理的天衣無縫,燕國照樣可以將罪名扣在趙國身上。
更何況,燕國究竟會不會出兵攻打趙國,乃是整個國家的大事件,不會因為區區幾個使者的意愿,而有太大變化。
假如燕國本來不準備攻打趙國,趙國反而截殺燕國使團。
事情傳到燕王耳中,必然也會爆發國戰。
那個時候,燕國也是師出有名,趙國反而在道義上受人詬病,得不償失。
趙王或許也考慮到了這些,這才不準備截殺燕國使臣。
“寡人累了,爾等都退下吧,趙嘉留下。”
趙王顯得有些疲憊,對著群臣擺了擺手,眾人行禮完畢后也紛紛退去。
趙王起身,在宦官的攙扶下,示意趙嘉跟上。
沒過多久,趙嘉就在趙王帶領下,進入了書房內。
趙王讓宦官退下,而后示意趙嘉落座,自己卻是來到了書案前面。
“今日校場之內,你表現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