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腹說到這里,眼中閃爍著興奮光芒。
如果把代郡當做一個國家,那么代邑就相當于這個國家的首都。
敵國來犯,縱然攻破了首都,其余地方也可能會繼續抵抗下去。
假如首都掌權者,將首都拱手讓給敵國,那就代表著整個國家的臣服。
其政治意義,無可比擬。
更何況,正如栗腹所說那般,燕國攻打趙國,是為了得到趙國的土地以及人口。
完整的代邑,以及飽受戰火摧殘代邑,二者之間有著天壤之別。
且此番燕國傾力攻趙,趙國經歷長平大敗,更是國力衰敗。
若代邑守將真能不戰而降,對于整個趙國士氣的打擊,將會無與倫比。
畢竟,代邑可不是方城這種小地方,政治意義也完全不同。
看到諸將被自己說動,栗腹走到地圖前面。
他右手指向兩座城池,道:“讓卿秦接受代邑守將條件,先與對方休戰,而后南下攻打廣昌、鹵城。”
“只要能夠攻下這兩座城池,就能切斷代邑與之間邯鄲聯系,代邑就會成為無根浮萍,哪怕最終代邑守將食言而肥,也改變不了大勢。”
諸將聞言,盡皆頷首。
不得不說,栗腹的確有著非常不錯的統兵才能,戰略眼光也極其獨到。
就算沒有半月之約,這種戰略部署也非常正確。
最為重要的是,栗腹認為南方戰場才是關鍵,北方戰場無需獲得太大戰果,稍微有所斬獲就行。
只要栗腹統帥的四十萬大軍,能夠徹底擊潰趙軍主力,北方廣袤領地,早晚都會被燕國納入囊中。
“北方只是小打小鬧,我們才是戰爭核心。”
栗腹將手指移動到顧邑位置,臉色變得凝重起來。
“趙國王長孫趙嘉,統兵兩萬駐守于此,并且沿江修建了無數箭塔、烽火臺。”
“寇水河道寬廣、水流湍急,想要強渡寇水攻打顧邑,并不容易。”
說到這里,栗腹停頓了下。
他環顧眾人,道:“上次我出使趙國,于邯鄲城內見過這位嘉公子,其年齡雖只有十七歲,卻能文能武,氣度不凡。”
“此人又貴為王長孫,必然會拼死守護顧邑。”
“至于我軍,若想繼續南下攻打邯鄲,也必須要拿下顧邑。”
“諸位,可有渡河良策?”
栗腹話音剛落,就有燕將笑道:“相國何故如此謹慎,統兵打仗并非兒戲,想那趙嘉也不過黃口小兒,恐怕比之趙括猶有不如。”
“更何況,據斥候來報,顧邑城內兵馬只有兩萬,且皆為烏合之眾。”
“若正面交鋒,某只需統帥五千精銳,就能破其軍斬其首。”
“趙王令其駐守顧邑,恐怕是老糊涂了。”
“待輜重糧草運輸完畢,某愿為先鋒,且取趙嘉人頭獻于相國!”
這員燕將的話,也代表了許多人的心思。
顧邑雖城郭高大,又有寇水這個天險,然雙方兵力相差太過懸殊,兩萬趙國守軍又只是烏合之眾。
顧邑守將趙嘉,此前更是無名之輩,沒有任何人覺得,這位年輕的趙王長孫,擁有杰出的統兵才能。
更何況。
哪怕廉頗親至,也絕不可能憑借兩萬烏合之眾,就擋住燕國大軍的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