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說,在使用設備挖掘隧道時,如何保證周圍土體和巖石層不發生坍塌失穩。
設備依靠千斤頂推力向前推進時,如何控制設備的總推力,使其不會因為推力過大使得正面土體因擠壓而前移和隆起,因為推力過小影響推進速度。
等等等等,難點一大堆。
而且這些技術難題由于各海域地質條件的不同,根本不存在從其他已竣工的項目中借鑒的可能。
討論依舊在繼續。
時間就這樣一點一滴流逝著。
坐在主席臺的鄭總工程師皺著眉頭,望著會堂內爭論的激烈的兩派專家,起身來到第一排的幾位院士面前。
看著悠閑在這喝茶的幾位老人,鄭淳無奈的苦笑一下。
“您老幾位倒是一點都不著急。”
“這著急什么,討論會討論會,就應該是現在這樣各抒己見才對。”
“可這時間。”鄭淳指了指手腕的手表上時間,“您老也不愿看著大家挨餓吧。”
“那我,說說我的方案?”說話的是十四人之中,那位叫做李強奇的工程結構學院士。
“沒問題,李老,我現在就讓他們安靜下來。”鄭淳面色一喜。
鄭淳拿著話筒清咳幾聲,示意眾人暫時停止討論。
接著對李院士做了一個請的手勢。
李院士笑了笑,電腦連上會堂中心的大屏。
“下面請李院士給我們講述一下他的施工方案。”鄭淳朗聲開口。
下面,瞬間掌聲響起。
李院士神色沒有任何變化,枯瘦的手掌操控著鼠標,打開一張圖片,接著笑呵呵開口,“我就談談我琢磨出的一個方案。”
“當然,我的方案不一定是對的,也不一定是最合適的。所以,各位如果一些意見和別的觀點的話,盡管提。”
“那下面,進入正題。”
呈現在眾人眼前的,是一張施工概念圖。
從圖中,可以很清晰的看到,李院士采用的搭建隧道方案,既不是沉埋法,又不是盾構法或掘進機法,而是……
盾構法和沉埋法的結合!
在渤海隧道的北段,大約占總隧道總三分之一的長度,使用盾構法搭建隧道。
而其余隧道段,則采用沉埋法。
不少工程方面的專家,在見到這張照片的第一眼,就齊齊的瞳孔猛地一縮。
這……
有些超出了他們的認知范圍之外。
因為這種同時使用兩種隧道修建技術,然后進行拼接的海底隧道,在世界上從來沒有過先例出現。
從來沒有!
“這種方案,光是盾構隧道段和沉埋隧道段的銜接,就是一個大問題啊!”
“不止如此。兩種施工方式得到的隧道規格不同,還有一個建在海底下面,一個搭在海底上面,怎么拼接?”
“這是前所未有的嘗試,雖然我還沒有思考出任何思路,但我相信,李院士不會如此無的放矢,更不會在沒有任何理論支撐的情況下,提出這個施工方案。”
“等等,我似乎發現問題的關鍵了,你們快看這張大圖右上角的那張小圖。”
“這,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