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的關系并不算多么熟稔,但時老師硬是拉著顧律聊了半個多小時的天。
從大學氛圍,聊到家國政治,最后還對顧律透露了一些業內的八卦。
最后,時老師談到剛剛結束的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簡稱國賽。
“我們學校的戰績怎么樣?”顧律倒是沒有關注這方面的問題,于是開口問。
時老師聳聳肩,“正常發揮,五個國一,國二國三,省一省二一大堆。”
顧律眉頭輕輕皺起。
這幾年,燕大的數學建模實力似乎有些下降啊。
他在燕大讀本科那段時間,燕大在數學建模這個賽事上,幾乎擁有統治級別的實力。
最輝煌的一年,顧律記得是一口氣拿了十五個全國一等獎,幾乎壟斷了將近三分之一的名額。
不過或許是因為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籌備美賽上面吧。
顧律是知道,在燕大有許多人是不屑于參加國內的建模比賽的,而是把目標,放在層次更高的米國大學生建模大賽上。
那個美賽獎項的含金量,要比國賽獎項高上一個檔次。
但同樣,競爭更加激烈。
因為對手不僅來自國內和米國,而是來自整個世界,最優秀的那批大學生。
“現在出征美賽的隊伍還在組建中,不過聽說進程并不算順利,似乎是因為指導老師遲遲沒有定下來的原因。”時老師向顧律爆料了這條消息。
“對了,顧老師,你之前參加過美賽嗎?我大三的時候倒是參加過一屆,只不過只拿了一個第二等的F獎。”
美賽的獎項,分為五個檔次。
F獎,在六個檔次中,排在第二等。
再其上,便是只有每年只有二十幾個名額的O獎。
“大一的時候參加過一次。”顧律笑著回答。
“大一。”時老師楞了一下。
正常情況下,參加美賽的基本上全是由大二大三學生組成的隊伍,少時候會有幾個大四的學長。
但大一的學生,真的罕見!
因為單憑剛入學大一學生的知識水平,根本支撐不起美賽這樣高難度的建模賽事。
一支建模隊伍,一般由三名學生組成。
分別負責建模、編程、論文這三部分的工作。
一個大一學生,恐怕連寫論文這最簡單的任務都無法勝任吧。
“那顧老師你當初拿到的是哪個獎項?”
不會是代表謝謝參與的S獎吧。
S獎,最低檔次的獎項,頒發數量為當屆參賽者隊伍的56%。
一般來說,只要你不作弊或者未獲得前四個檔次的獎項,就會獲得一個代表著謝謝參與的S獎。
顧律搖頭,“沒有啊,我拿的是O獎。”
O獎?!
時老師接著追問,“那你負責哪部分的工作。”
“建模,還有編程。”顧律回答。
時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