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沉浸在數學建模中的同學們來說,一個多小時的時間幾乎是一晃而過。
直到下課鈴聲打響,他們才意識到已經到提交作業的時候。
顧律在黑板上寫下自己的郵箱,對臺下的同學們開口,“來,做多少算多少。把所有的數據整合到一個文檔直接打包發我郵箱就行了。抓緊時間,抓緊時間!”
一分鐘后,顧律叮叮當當,收到了全班七十多支隊伍的七十多封郵件。
隨后,顧律指了指背后的投影幕布。
“上面展示的是我的答案,感興趣的可以拿U盤拷貝一份回去看看。從下節課開始,我將講授正課,主要是建模過程中的一些技巧和細節,你們課后可以做好準備。”
顧律說完后,便有坐在前排的一位男同學拿起U盤,三步化作兩步的來到講臺上,拷貝顧律構建的數學模型。
其余同學也一個個拿著U盤,一邊在旁邊排隊,一邊和顧律聊天。
“老師,美賽的時候不會考到這樣的題目吧?”一位女生忽眨大大的眼睛問道。
顧律搖頭笑笑,“不會。美賽的題目都很正經。雖然涵蓋的領域方方面面,但其中絕對不包括情感。”
“老師,您應該是參加過美賽的吧?”
“嗯,參加過一次。”
“那老師您拿了哪個獎項,M獎,F獎,還是O獎?”一位同學忍不住好奇問道。
(美賽獎項等級由高到低:O獎、F獎、M獎、H獎、S獎、U獎。)
“O獎。”顧律平淡語氣。
哇!
同學們配合的驚呼出聲。
其實,顧律既然有資歷過來當建模輔導老師,多半同學就已猜到顧律是有獲得過美賽O獎的經歷的。
這一點在顧律課上一人敵他們三人還速度碾壓的表現上就能展露出來。
只是,稍微讓他們詫異的一點的便是,面前這位顧老師僅參加過一次就獲得了美賽O獎。
這絕對可以用“牛逼”二字來形容。
在場的眾人,有過美賽經歷的同學不算多,但也不少。
但其中,大部分只是曾經獲得過一個M獎而已。
畢竟,每年幾千支參賽隊伍,只有二十多支可以獲得O獎。
大多數情況下,燕大每年只有一支隊伍獲得O獎,甚至還有可能會沒有隊伍獲得。
據他們所知,以前那些獲得O獎的學長學姐,都是連續參加了兩三屆,才憑借經驗奪下O獎。
由此可知,想要參加一次就可以拿到O獎,有多么的艱難。
但,眾人的驚訝沒有到此為止。
在眾人的驚呼聲停下之后,站在后面排隊的一位男同學,忽然大聲開口,“顧老師是在大一的時候就拿到了美賽的O獎!”
話語一出,齊刷刷的目光,落在畢齊身上。
畢齊卻早已習慣這種感覺,聳肩無辜的語氣,“你們看我干什么,我說的是實話,顧老師就是在大一的時候拿到的美賽O獎。將來,我也是要成為顧老師的人!”
眾人:“……”
顧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