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接下來。
望井新一針對P進整數進行了進一步的延伸。
望井新一引入了一個‘絕對值’的概念。
根據這個絕對值,我們可以將所有p進整數看成一個空間,它的結構由這個絕對值,也就是兩點之間的距離給出。
但這是個怪異的空間內,每個三角形都是銳角等腰三角形,而如果取一個球體的話,球體中每一個點都是球心。
因為望井新一發現由p進整數構建的理論,仍然不足以抓住他想要研究的那個數論結構。
所以利用絕對值這一概念。
望井新一實現將P進整數變型為更為具有普適性的P進數。
要構建宇宙際Teichmüller理論,需要同時用到遠阿貝爾幾何與表示論的工具。
然而這兩者格格不入,難以調和。
為了折中,望井新一需要將理論的基底,也就是最基本的運算,拆成加法和乘法兩部分,將它們消解為更復雜更抽象的結構。
而后通過這些結構的互動和變形得到想要的性質,最后證明這些結構能夠重新復原成某種加法和乘法。
當然,就如前面所提到的,望井新一這套理論中的加法和乘法面目全非,不像通常的加法和乘法那樣基于同一套數字,而是形同陌路。
這同樣是許多數學家理解起望井新一這套理論,很是晦澀難懂的原因。
…………
望井新一的宇宙際Teichmüller理論是基于P進數開始展開的。
但p進數本身在這個理論中的地位,相當于高考數學中的自然數,只是最基礎的磚石。
關于P進數的論述,在長達512頁的論文中僅占了不到兩頁的篇幅。
不過,僅僅是P進數這么基礎中的基礎的理論,就足以勸退前來拜讀論文的90%的數學家。
至于耐著性子將望井新一這全篇512頁論文讀完的,更是寥寥無幾。
望井新一站在講臺上,唾沫橫飛的講述自己當年是怎么靈光一閃,把P進數當做他這套全新理論的基石的。
而講臺下面。
顧律是一邊大腦自動過濾掉望井新一話語中的無用信息,一邊低頭讀著望井新一這篇論文。
這篇論文,顧律不是第一次讀。
當年顧律第一次見到這篇論文,是在幾年前在普林斯頓讀博的時候。
當時顧律硬著頭皮啃了一百多頁,就實在是啃不動,無奈的放棄了。
對于那時的顧律,望月新一的這篇論文還是太過于抽象和空洞了。
明明是一篇代數幾何領域的文章。
顧律見到的卻是通篇的文字和公式,連張幾何配圖都沒有。
簡直就是反人類!
那時候顧律的推理力和空間力屬性值都很低,當然應付不了這樣難度的一篇論文。
但現在不同了。
顧律現在的各項數值,起碼是那個時候的兩倍還要多。
面對望井新一的這篇論文,不能說是輕輕松松。
但讀懂還是沒有多大問題的。
并且,幾年前顧律在讀望井新一那篇論文時的種種疑惑,顧律現在可以一一解開。
之前是迷霧重重。
現在顧律看見的一條坦途。
顧律一邊聽著望井新一授課,一邊重新研讀望井新一的這篇論文。
在理論的構建上,顧律確實在這篇論文中找不到任何的漏洞。
可是……
顧律總感覺有哪里不太對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