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再次看到了希望。
似乎勝利就在他們眼前。
吳征站在指揮臺前,對左手側的一位助手開口,“把紅色標志處的地形放大一下。”
吳征倒是沒有像眾人一樣那么的樂觀。
吳征隱隱有種猜測,顧律選擇的這處落點,并不是理所當然的結果。
而很有可能是,一個被迫的選擇!
果然……
當新的落點周圍地形被放大后呈現在大屏上,整個指揮中心內輕松的氛圍瞬間一掃而空。
眾人齊齊瞪大眼睛,怔怔的望著前方的大屏。
想要開口說些什么,但發現什么都說不出口。
直徑一百米的撞擊坑!
而實際可讓探測器降落的范圍,肯定是要比這個面積還要更小!
那容錯率會低到可怕!
或者說……近乎于不可能!
因為那需要百分百的精準。
而探測器在環月軌道上經歷一次太空殘骸的撞擊后,本身就處于一個極不穩定的狀態。
降落點只有這么大直徑范圍的話。
那就意味著。
哪怕是稍微偏上0.01個角度,也是不被允許的。
這樣的一套操作指令。
就算他們指揮中心內的所有人湊在一起,都起碼需要一兩天的時間,才能弄出這樣一套操作指令。
并且無法保證百分百成功。
而顧律呢?
只有一個人,七十二秒!
看起來,這對于顧律來說,幾乎是一個不可能的任務。
顧律在剛才,已經創造了不少奇跡。
讓探測器在兩個發動機損毀的情況下,仍舊順利完成了快速調整階段和接近階段。
但這時……
整個指揮中心內,沒有一個人會相信,顧律可以成功的將探測器,著陸到直徑只有一百米的撞擊坑內。
不!
還有一個人相信著顧律。
那就是吳征。
自始至終,吳征始終對顧律深信不疑。
顧律已經創造了不少奇跡。
那么再多創造一個,又有何妨!
…………
大屏中。
探測器按照顧律設計好的運行軌跡,在懸停段緩緩運行至新落點的上方。
懸停段結束,四號發動機熄滅。
接下來,落月過程的六大階段只剩下最后兩個階段。
避障段,以及緩速下降段。
嫦娥四號探測器在懸停段結束后的下一秒,開始避障過程,躲過環形山周圍眾多高聳的山脈。
接著,探測器進入緩速下降段,落月過程的最后一個階段。
同時,該階段決定著整個嫦娥四號探月計劃的成功與否。
三號發動機啟動,利用反推力不斷的降低探測器下落速度。
于此同時,四號發動力利用僅存的一點燃料,不停的調整探測器的角度,使探測器對準撞擊坑的最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