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院士本以為艾亮那邊可以提前完成任務就已經很不錯了,但沒想到顧律這邊同樣絲毫不遜色,兩人不分前后腳的向他進行成果匯報。
不,準確的講,不能說顧律那邊毫不遜色,而是勝出許多。
因為艾亮這邊的進度只是比郭院士預計的提前了一兩個月的時間。
而顧律這邊……
在郭院士的預想中,顧律這邊只要可以在今年年底之前搞定課題組的全部工作,就算是圓滿完成任務了。
事實呢?
現在時間才來到七月底。
也就說,顧律那邊比預計的計劃領先了足足有五個月的進度。
五個月!
這對于時間彌足珍貴的半導體量子芯片項目組來說,是一筆相當寶貴的財富。
郭院士笑呵呵的從顧律手中接過實驗報告,粗略的翻閱了一下。
翻了幾頁,郭院士就注意到報告冊上的一副實驗原理的模型圖,眼前一亮的開口問道,“摻雜多層石墨烯的互連結構,這個構想很不錯,是誰提出來的?”
顧律這邊還未說話,安瑜那邊就笑吟吟的開口回答道,“郭老,這是顧教授提出的方案。”
又是顧律!
郭院士心頭再次一跳。
在半導體量子芯片項目組正式開工后,這個顧律可是給了自己太多的驚喜了。
郭院士還清楚的記得,在上階段的那個超導微波諧振腔和石墨烯量子比特復合結構的模型,同樣是由顧律提出來的。
郭院士意識到,第三課題小組可以提前足足五個月完成既定任務,其中很大的一部分功勞要歸咎到顧律身上。
這真的是撿到寶了啊!
當初燕大半導體研究中心的張主任把顧律推薦到項目組的時候,郭院士雖然對顧律有著一定的重視,讓顧律當選課題組長,并列入項目核心研究人員名單當中,但是郭院士明顯是對顧律的專業水平持有一些些的不信賴的。
畢竟,在顧律的相關履歷上,和半導體量子芯片這一塊相關的只有那一篇刊載在《物理評論快報》上的寬禁帶半導體論文。
正因為如此,在進行課題分組的時候,郭院士特意安排了安瑜這位經驗豐富的研究員和顧律同組,目的當然是為了讓安瑜可以帶一帶的顧律。
但讓郭院士意想不到的是,實際上的情況似乎并非是安瑜在帶顧律,而看起來更像是顧律在帶安瑜。
這讓郭院士在哭笑不得之余也有些慶幸。
慶幸當初自己并沒有拒絕張主任讓顧律入組的申請,否則的話現在的情況不可能這么好。
幾分鐘后,郭院士將已經看完的實驗報告放在桌上,然后抬頭滿意的望著顧律,捋著胡須,“不錯,不錯,顧教授,你們這次的表現很不錯,在效率上要比我之前預想的要快上不少。”
接著,郭院士扭頭望向還處在自閉狀態的艾亮,“正巧,艾亮那邊的項目組同樣完成了課題組的全部工作,這對于我們整個項目組來說,可以說是雙喜臨門!”
雙喜臨門!
這的確是雙喜臨門!
現在,六個課題小組當中,已經有兩個課題小組在幾乎同一天實現了課題結題。
并且全部是提前預計時間完成課題的研究工作。
這就意味著有許多的人力資源又再次空出來,可以開始新課題的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