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計算機一旦誕生,究竟會對華國帶來多少的好處,這一點,現在就已經體現出來了其冰山一角。
只有嫦娥四號探月工程或者半導體量子芯片這種斥資起碼上億元級別項目的慶功宴,才有資格邀江部長本人參加。
…………
顧律是對于連續兩次在慶功宴上遇到江部長,小小的吐槽了一番。
而江部長對再次在慶功宴上見到顧律這位年輕人,內心無法再保持平靜。
雖然時間過去了一年多,但是江部長仍舊記得面前這位年輕人,在嫦娥四號探測器的順利著陸過程中,充當著多么一個重要的角色。
當時,嫦娥四號探測器由于受到太空殘骸的撞擊,兩個發動機損毀,幾乎要注定墜毀的局面下,顧律憑借一己之力,硬生生的創造了足以被載入進整個航天史冊的‘奇跡七十二秒’。
通過更換探測器落點和操作指令,顧律讓探測器成功的著陸到月球背面,實現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月球背面的軟著陸。
正因為這個原因,江部長才對顧律青睞有加。
現在,一年多的時間過去。
似乎同樣的劇本在上演。
顧律在半導體量子芯片項目組中,究竟發揮著怎樣一個作用。
關于這個問題,郭院士早就向江部長匯報過。
不可或缺!
這是江部長對于顧律在半導體量子芯片項目組所做貢獻的評價。
和當初的嫦娥四號探月工程一樣。
要是沒有顧律,嫦娥四號探月工程注定要失敗。
而這個道理同樣適用于現在的半導體量子芯片項目組。
顧律對項目組做出的貢獻究竟有多大,不用多說。
在前期。
顧律用遠超預期的速度搞定了石墨烯半導體領域存在的兩大難題,并創造獨特的雜化量子比特編碼,使得自旋量子比特編碼和電荷量子比特編碼相結合,誕生出一種幾近完美的量子比特編碼方式。
在中期。
顧律和郭院士合作,通過創新性的采用多粒子多自由度來提高量子比特數目,大大簡化了工作流程,使得項目組有了絕境翻盤的希望。
最最關鍵的,是在后期。
在郭院士病倒的情況下,顧律一人扛起了整個項目組的大旗。
在眾人全部看衰的情況下,搶在IBM量子計算中心前面,率先完成三十位量子比特的研發,打了一個漂亮的翻盤仗。
可以說……
沒有顧律,就沒有現在華國量子計算機領域前途一片光明的的畫面。
而若是剔除掉在項目組的存在。
江部長可以很簡單的得出一個結論。
要是顧律打一開始就沒有加入半導體量子芯片項目組的話,那么不用等現在了,估計在半年前,在那場決定整個項目組后續走向的緊急會議上,那群核心成員們就已經決定停掉項目組的后續研究工作了。
原因很簡單。
正是因為顧律在前期迅速的完結掉兩個課題項目的研究工作,創造出許多的時間優勢,才使得項目組眾人有奮力一搏的資本。
這是個前因后果的關系。
所以,無論是前期、中期、后期,顧律都在項目組中發揮著不可磨滅的作用。
項目組之所以會成功,會率先研發出量子計算機,這其中有很大的功勞要歸功于顧律。
這一點,不僅僅是連項目組的員工,甚至于江部長本人,都無法否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