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之所以選擇在原學校辭職,加入燕大數院授課,亞力克是有自己的考量在的。
他的原因有下面幾點。
第一。
亞力克認為他繼續呆在原學校的話,發展前途有限。
亞力克是一位地地道道的丹麥數學家。
而丹麥在整個數學界的地位,不用多說也清楚,只能夠勉勉強強排在第三梯隊的位置。
連距離華國,島國這樣的國家都有不少的距離,更不用提和美國、德國這幾大數學強國的差距了。
亞力克之前是在丹麥的哥本哈根大學任教。
哥本哈根大學是丹麥目前綜合實力排名第一的大學。
在放眼全世界,哥本哈根大學只能夠排在九十多名,勉強進入世界前百。
亞力克要是繼續留在哥本哈根大學的話,雖然可以百尺竿頭再進一步,甚至有那么一絲絲希望去沖擊菲爾茲獎,但,也僅此而已了。
他這一生,基本上沒可能會站在數學界金字塔頂端的位置。
簡單而言,就是丹麥的池塘太小,裝不下他這只向往金鯉化龍的魚兒。
尤其是在這段時間,被同課題組同領域的道爾教授全方面各種降維打擊后,亞力克更是明白了這個道理。
所以。
為了后續的發展,改換門庭是非常有必要的。
可是……
在原學校離職后,亞力克究竟要去哪呢!
這不得不說亞力克選擇加入燕大數院的第二點原因了。
按理說。
亞力克這樣一位頂尖數學家,辭職后無論去哪,即便是在米國,瑛國這些地方,都會是被爭相搶著要的。
但為什么亞力克偏偏選擇了燕大數院。
并且還是在燕大數院有顧律這樣一位曾經的死對手存在的情況下。
原因很簡單。
因為亞力克預見了燕大數院馬上要迅速崛起的征兆。
其崛起的契機,就在于那套幾何-代數-拓撲大一統理論。
可以預見的是。
在幾何-代數-拓撲大一統理論被數學界眾人所認可后,一定會引起無數數學家的競相研究。
但亞力克作為幾何-代數-拓撲大一統理論的創造者之一,很清楚的明白想要將這套理論完全的融會貫通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
到時候。
數學家相互之間的交流討論甚至于交換研究成果是不可避免的。
而交流討論會和成果交換會地點要選在哪?
一定是會在華國燕大。
畢竟,華國燕大是幾何-代數-拓撲大一統理論的誕生地,并且還有著顧律這位‘大一統理論之父’的存在。
沒錯,目前在外界,顧律已經有了‘大一統理論之父’這個稱號,只要等著四大期刊那邊的驗證結果出來,顧律這個稱號就可以徹底坐實。
總之。
在未來,無數數學家將會匯聚在燕大數院。
而燕大數院,自然而然的會成為全世界數學家心目中的幾何、代數、拓撲中心。
要知道,數學的分支一共就那么幾個,而燕大數院一口氣就直接占下了三個,想不崛起都困難。
亞力克要的就是,在燕大數院尚未展露出崛起之勢的時候,搭乘上這輛快車。
之后。
等燕大數院徹底崛起之后,作為內部人士,亞力克定然可以從中獲益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