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建在深山之下。
在地面坐上了電梯之后,顧律跟隨者兩位軍官一路來到地下三四十米左右的位置。
這次的載人登月研發基地在規模上明顯要不顧律之前去的嫦娥四號研發基地大的多。
畢竟。
上次研發的只是一個小小的探測器而已。
但這次。
要研發的,是一架可以載人登月的載人飛船。
兩者在體積和重量上就不是一個級別的。
更別提其中還有數不盡的技術難關需要進行攻克。
…………
金屬質感極強的基地內。
顧律再一次的見到了吳征。
和三年前比起來,吳征明顯是飽經風霜了不少。
這從吳征那稀松的胡茬和亂糟糟的頭發都可以證明這一點。
顧律和吳征一見面。
兩人就來了一個大大的擁抱。
“顧律,我總算是等來你了!”吳征臉上露出如釋重負的笑容。
在載人登月項目啟動后的這三年內,吳征過的可不是那么輕松。
載人登月是一個全新的項目。
載人登月和嫦娥探月工程不一樣。
嫦娥探月是將機器送上月球。
即便是失敗,后果仍舊是在可以承受的范圍內。
但載人登月呢?
是將宇航員送上月球。
一旦失敗。
后果簡直不堪設想。
所以。
這就要求吳征這邊的項目組在進行載人登月計劃時,不允許有任何一絲絲的失誤存在。
并且。
吳征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借鑒。
雖然在上世紀六十年代,米國那邊率先完成了載人登月的計劃。
但……
載人登月工程對于米國而言是屬于機密性的文件,所以自然不會有任何的資料泄露出來。
在機上華國和米國在技術上存在差異的原因。
吳征就幾乎等同于從頭開始摸索。
而當初航天局的仉局長給吳征定下的硬任務是,要趕在2025年完成載人登月工程,成為世界上第二個實現載人登月的國家。
但現在。
三年的時間過去了。
吳征沒有任何底氣說,可以在四年后,也就是2025年,把華國的宇航員給送到月球上去。
現階段。
載人登月工程項目遇到了諸多的阻礙。
吳征一個人應付起來明顯顯得捉襟見肘很多。
這時候。
吳征想到了顧律。
想到了那個在嫦娥四號探月工程中挽狂瀾于傾倒的男人。
于是。
在打聽清楚顧律目前的近況后。
吳征便當機立斷的決定,讓人把顧律接到營地這邊來,協助他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