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書樂是個孤兒,從記事起就在孤兒院中生活,跟別家的慈善機構不同,她所處的孤兒院是附屬一家小型教堂的,因此孤兒院里的小伙伴們每周多了一項做禮拜的任務。
每逢周末,院長便帶著院內大大小小的兒童,整整齊齊地來到教堂,聽著神父莊重的禱告,然后感謝主賜給他們的一切。
說是小型教堂,那規模真心不大,是一間一百多坪的公寓改造而成的,在這個三線城市里面真沒有多少知名度,但教眾貴精不貴多,這教堂就是靠幾個虔誠的教徒合資建成,然后還有盈余資助一間孤兒院,想想就知道這家不聞名的教堂是不用發愁資金問題的。
教堂只有一個神父在打理,這位中年大叔平常除了做功課,接待過來禱告的教眾,主要還是在懺悔室聆聽教眾的告罪。
還別說,這個懺悔室是教堂讓街坊鄰里廣為熟知的原因,每每有空,相鄰的三姑或者隔壁的老王,就會趿著拖鞋,或是手里晃著一把大蒲扇,小眼睛掃視,趁周圍沒有人注意溜進懺悔室,熟練地拖著口音嚷道:“神啊!我有罪!”
在林書樂16歲以前,這個懺悔室只是一個小小的黑色帳篷,在大廳的一角隔出的一片小天地,過來懺悔的人也不多,直到讀初中的她某個周末回來做禮拜,遇到鬧肚子的神父,替他當了一天的聆聽者。
林書樂模樣白凈整齊,也勉強算個小美女,但最出色的還是她那把通透干凈的聲音,說話時帶著安撫人心的溫柔,讓人不知不覺沉迷其中。
記得那天來了一個因為生活壓力而滿腔憂愁的白領,因為沒人訴說,跑到教堂逛的時候,在懺悔室足足傾訴了一個下午,在林書樂那把舒適的聲音中,心滿意足地拋下一地的煩惱回去。
然后神父發掘到林書樂的價值,相較于自己那把粗獷而又帶著小地方口音的破嗓子,小女孩的甜美聲線簡直讓人有著身心的享受,于是神父果斷聘請她來懺悔室工作。
這個決定讓教堂慢慢被四周住戶熟知,并成了常客,懺悔室也由原來的小帳篷搬到一個房間里,還豪華的裝上磨砂玻璃,帶上一個小小的傳音麥,室內是一張小書桌和一張簡易小床,方便小姑娘在里面休息和做功課,沒人來的時候,這里是她學習的好地方。
而且說是懺悔,如今城里人哪里有什么值得天天告罪的,大多都是煮婦們的家長里短,或者男人們的生活壓力等,他們只需要一個發泄口,因此懺悔室里的人,只需要靜靜聆聽他們的傾訴,時不時附和一下就可以了,林書樂在教堂工作的這幾年,已經深諳此道,可以做到一邊聆聽一邊做自己的事情,房間里做了隔音效果,只有打開麥克風聲音才能傳出去,但外面的聲音就可以無阻礙的傳進來。為留住書樂這個聲優型懺悔師,神父做的功課還不少!
這是一份雙贏的工作,教堂因為她的進駐多了不少知名度,而她也靠著這份收入不用為生計發愁,也不用靠好心人在孤兒院中的資助才能繼續讀書,安安穩穩地考上心儀的傳媒大學。
沒錯,林書樂不打算埋沒她自己的天份,打算做一個主播,靠她甜美的聲音繼續工作。但教堂的兼職她一直沒有中斷,一有假期就會駐扎在教堂,充當稱職的樹洞。
一如往常,林書樂放假后回到這個熟悉的小房間,這里儼然成為她的小家,小小的房間內已經堆滿她的生活用品,這個地方一般是閑人免進的,是屬于她個人的隱私空間。
今天的天氣有點陰沉,黑壓壓的烏云讓人不想出門,林書樂聽了一下外面的安靜,就熟練地拿過一只自助火鍋拆起包裝來。
這時,玻璃外傳來一把奶聲奶氣的童音:“神啊,我有罪!”
林書樂下意識回復那句熟練到成為條件反射的回答:“神會寬恕你的罪孽,只要你對神懺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