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加德納夫人說得對,任何詆毀對于這樣偉大的作品,只能凸顯其無知與可笑,但她還有一點沒有說,任何贊譽都不足夠描述這些畫作的偉大,我認為,神并非藏在高的畫筆中,他就是現代繪畫藝術的神。”
緊接著,大量藝評人、收藏家和媒體記者,開始在報紙上或者網絡中發表自己對于《面具》畫展的看法,比較有趣的是,沒有任何一個人,在從繪畫技巧的角度去分析這場畫展,他們截止目前為止,似乎只能提供主觀的評價。
“我以為這樣神奇的畫作,只會出現在科技足夠昌明,人類已經能夠通過腦機接口,通過數字與信號去理解藝術的時代,那應該是在100年后,神奇的東方魔術家把我們帶到了未來,如果你對未來有興趣,一定要來看這場畫展。”《波士頓先鋒報》的記者評價。
“這是一場神奇的經歷,與其他人一樣,我通過一周的回味,仍然沒有意識到自己看見了什么,當我慣常試圖通過筆觸、色彩與空間結構,來解析這些畫的真意時,它們已經從畫面中直墜而出,砸在了我的鼻子上,我哭了,可能是疼哭的。”另外一位藝評人在他的社交帳號上發表評論。
“藝術與真理從未像今天這樣接近過人類,毫無疑問,GAO就是新時代藝術領域的神,我愿意成為惡魔派的信徒,并且終身向其頂禮膜拜!”一位更加激進的藝評人同樣把評論發布在社交平臺上。
短時間內出現在網絡上大量的評價,把這次個展的信息,不止在藝術圈中廣泛散布,也讓其擴散到了其他普通網友眼前。
更多的相關資訊,開始讓社交平臺把算法的焦點,對準了發生在波士頓的這場畫展,很快就把‘面具’‘GAO’‘開創性的繪畫技巧’等幾條熱點文字,頂上了‘熱點’排序中,在信息時代,網絡是比紙制報刊更加直接的傳播方式。
大量波士頓市民開始從網絡社交平臺上得到有關《面具》畫展的新聞資訊,他們開始在區域版塊中交流信息,不斷有畫展親歷者形容自己的感受。
“我不喜歡這場畫展,它太可怕了!我在一幅可怕的面具前足足哭了半個小時,天啊,我的妝都花掉了,如果不是被工作人員引導,我甚至覺得自己會死在那。”
“很神奇,我只是喝醉了,想要找個地方暖暖身子,但在這里,我得到了靈魂的洗禮,我決定要放棄酗酒,整理自己的西裝,去找個足夠養活自己的工作。”
“我并沒有看到最后一幅畫,我也不知道誰能夠堅持到第十五幅畫應該是有十五幅畫的,畫展說明上有寫,因為第七幅,或者是第六幅,就讓我崩潰了。”
更多的旁觀者進入這些話題,他們發現一個神奇的現象,那就是對一個畫展的討論,其主題竟然不是畫作本身,每個人都在說他們自己,似乎這個畫展讓他們重新發現了自己一樣。
很快,另外一個‘誰能堅持看到第十五張《面具》’的熱點話題,成為這個社交平臺‘波士頓’區域版塊中的置頂熱門話題。
有超過五百名波士頓本地市民,在此回貼,并參與了這個挑戰。
高凡并不知道,到這個周末,大概會有數百個無聊的波士頓市民,涌入他的個展,開啟一項更加無聊的挑戰,他們將會比拼誰能夠看完整個畫展,勝利者將獲得StatePark酒吧老板贈予的一大杯酸啤酒,和所有波士頓男性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