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圣旨多的是,毀了一份還可以再造啊!”隨風道。
“那就接著再毀!若他執意頒召勢必引起群臣反對!以內閣為首的朝臣心是向著杋洛的,我就不信這群大臣能抵不過這個皇帝!!”
“半面,你怎么就這么有把握呢?那可是高高在上的皇帝啊!”
半面微微笑道:“小風,你有所不知,我隨你入宮不久便以浮黛大仙的名義暗中拉攏群臣,且與首輔顧大人也有聯系,助他暗中組建黨羽,如此才能更好的控制群臣,把持言論。不出所料,他果然聽從建議拉攏的一批大臣。而且顧大人交往甚廣,他不僅上聯朝庭重臣,下聯江湖人士甚至黎民百姓,因其首輔身份在朝中威望甚高,其力量不容小覷。加之我們這么久的推波助瀾,三王并封之事已流傳甚廣,連市井百姓都知道三王并封會引發天下大亂。如今你看,朝中多數大臣極力反對,連黎民百姓也不贊同,咱們有能力與皇帝抗衡了。相比之下,支持皇帝老兒的大臣已為數不多,又怎能奈何諸多朝臣和黎民百姓的呼聲?況且,太后娘娘也不會眼看著皇帝如此一意孤行。所以,只要有群臣、太后娘娘和天下百姓的反對,皇帝的心愿怎能輕易達成?目前最重要的找到密召的下落!”話至于此,半面眼中光芒大盛。胸中有如千軍萬馬,豪氣干云!
隨風見他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樣,也寬心的去了!
次日請早,奇怪的事發生了!久別朝堂的皇帝竟然上朝了。朝野上下頓時歡乎一片。可此次朝會,皇上卻僅為一件事而來,那就是三王并封。他原想將此詔頒布于朝堂,未曾想一夜之間,圣旨竟不見了。氣得皇帝在堂上大發雷霆,直接就坎了好幾名司禮太監的腦袋,卻仍然不改“三王并封”的初衷。大臣們頓時一片嘩然,非議不斷。首輔顧大人義憤填膺,當場逼宮請辭。皇帝陛下怒不可遏,慨然應允,于是顧大人抱憾歸鄉。
不過,皇帝老兒也并未得逞。一夜之間,六部紛紛聯名的上書皇帝,請求撤回“并封”。接二連三地,請求辭官和請求撤封的奏折如紙片般飛到皇帝面前,擾得皇帝憂煩不堪,對于請辭的奏折一概應允;對于請求撤封的奏折一概退回,結果不到三個月,全國上下近百大臣辭官歸田,朝庭幾近癱瘓,反響空前絕后。其間內閣大臣更是頻繁更換,重組再組,最終顧大人的學生沈延臣成了現任內閣首輔,沈大人勉力支撐,甚是苦不堪言!
圣慈太后得知后也好言相勸了幾次。皇帝礙于太后顏面,又在內閣首輔與眾多大臣的脅迫施壓之下,終于不得不將三王并封的事情暫時擱置,以后再論。
時下,入夜已深。前朝數月的波濤洶涌時時牽扯著程貴妃的神經。現今朝局如此復雜,她的心里也是惴惴不安,唯恐陛下擰不過群臣而改變初衷,見到皇帝前來,便再也裝不了若無其事,知道皇帝對她萬般寵愛,自然受不了她傷心流淚,所以便以退為進,憂心忡忡的跪在皇帝面前,手執密召寶盒,嗚嗚咽咽的哭了起來:“皇上,吾兒常珣,年小沒福,還是讓位于皇長子,從前誓約,就此取消吧!”
皇帝見她滿眼傷心淚,仿佛帶雨海棠,欺風楊柳,心中更是百般憐愛,哪忍見她憂傷?雖然知她是有心刁難,以退為進,可怎奈神前密誓,口血未干,隨即親扶玉手,令她起立,一面為她拭淚,一面好言勸慰,委委婉婉的勸說一番,并許諾與她遵著前誓,不理朝臣。
隨風躲在暗處看地真真切切,密召終于出現了!
本書首發來自
,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