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象群首領感覺到北方的氣候不再溫暖濕潤,降水線開始南移,只有南方才有足夠多的降水,保障地面生長足夠多的青草養活象群。于是象群首領決定率領象群向西南方向南下。
象群首領特意安排一頭體型巨大的成年雄象單獨走在象群前面間隔幾百米的距離偵察敵情,充當象群的偵察兵,專家稱之為警戒象,一旦警戒象發現危險就用嘶鳴的聲音或者腳踏大地產生的地震波向身后的象群示警。
非洲象群是由一群成年母象和未成年的小象組成的。非洲雄象在成年后就要遠離象群單獨生活。
而亞洲雄象在成年后也要離開象群單獨生活。但是亞洲成年雄象與亞洲象群保持較近的距離,這樣就可以在象群遇到危險時,接受象群的召喚,第一時間出現在象群面前,保護一群婦幼。
亞洲成年雄象與象群之間若即若離的關系顯示亞洲象有著高度的社會性。而亞洲成年雄象也有著更強的社會責任感!
就在行進中,一頭小象不小心掉進了深溝里,旁邊的象媽媽就用長鼻將小象勾舉上來。小象被撈上來后,緊緊地依偎在象媽媽身旁盡情撒嬌。
大象的長鼻具有4萬塊肌肉,使用起來十分靈巧!
(本章未完,請翻頁)
成年大象會先使用象鼻吸水,仍后再噴到自己嘴里,用這種方式喝水。
象媽媽在水邊向小象示范使用象鼻喝水。但是小象一時學不會,不耐煩的小象直接蹲下四肢趴在地面上用嘴巴喝水。
每天亞洲象群走累了,就會躺在地上睡覺二小時。
而非洲象群是萬萬不敢躺在地上睡覺的。因為非洲象群所處的生存環境要比亞洲象群兇險得多。非洲大象躺在地上睡覺隨時會有生命危險!
遷徙中的象群遇到一口大水塘后,象群走下水塘,開心地泡在水里洗澡,并用長鼻撈起濕泥涂抹在背上當成防曬霜使用。
經過長途跋涉的象群終于到達了美麗的西南秘境。西南秘境四季如春,一年四季地面都長有青草,為象群提供了充足的食物。
正如大家所意料的,自然當時的西南秘境也有人類居住。但是象群首領明顯感覺到西南秘境人的熱情與善良。他們主動向象群投喂食物,并對象群來到他們家鄉與他們做鄰居感到非常高興。他們把大象當成代表吉祥如意的瑞獸!
在西南秘境,大象根本不用擔心會被人驅趕上戰場跟陌生人與命相搏,更不用擔心會被人當成獵物殺掉吃肉。象群安心地留在西南秘境,并在西南秘境世世代代幸福地生活下去。
戰后食鐵獸們也獲得了獨立自由。它們一無所有,但是它們獲得了自由。這是饑腸轆轆的自由!食鐵獸們沒有了九黎部落的人類投喂肉食。而食鐵獸行動緩慢,根本無法靠自己捕捉小動物吃肉,馬上面臨著食物危機。
那頭曾經是蚩尤坐騎的大食鐵獸成為了食鐵獸群的首領。它讓食鐵獸群甩下披掛在身上的金屬裝甲。曾經在戰場上兇猛殘暴的食鐵獸搖身一變成為又萌又可愛的大熊貓。所以大熊貓首領優先思考選擇什么東西作為大熊貓的食物?
突然它看到了地面長出竹筍,它掰下一個,剝開筍殼嘗了一口筍芯,感覺味道鮮嫩。于是它讓大熊貓們開始食用竹筍。
但是竹筍是季節性的食物。在沒有竹筍的季節,大熊貓們只好吃竹葉和竹子。
竹子較為堅硬。恰巧大熊貓的牙齒有自然修復牙齒表面牙釉質的功能。因此大熊貓不用擔心堅硬竹子長期磨損牙齒。
但是竹纖維屬于粗纖維,竹子中含有的營養較少。因此大熊貓每天要吃幾十斤的竹子來獲取足夠養分。
大熊貓原先吃肉的時候,體型較為龐大。大熊貓改成吃素后,因為攝入的養分較少,導致體型逐漸變得比原先吃肉時更小。
因為大熊貓對竹子的種類也較為挑剔!于是大熊貓們沿著尋找好吃竹子的路徑,不知不覺地來到長著較多竹子的西南地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