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樂迪第一次覺得短發酷是在小學一年級,戴眼鏡的女老師笑瞇瞇地問大家,長大了想干什么。
一群小孩子嘰里呱啦地講,要當科學家,要當宇航員,要當辛勤的園丁,要當共產主義戰士......只有小麥樂迪平靜地說,自己要做一個與眾不同的人。
那說到就做到,放學回家就麻溜開剪,麥樂迪媽媽回家時看到女兒,碎碎不齊的手藝,還以為孩子在學校挨了欺負呢。
隔天,找到班主任老師打聽,原來是虛驚一場。
也是從那一天開始,麥樂迪記憶中的自己,開始獨立。
在父母眼中,小麥樂迪從小就沒讓父母操心,學習不用,生活也不用,別的女孩子還處在三人圍著轉的時候,麥樂迪就自己買早飯上下學了。麥媽媽是逢人就被羨慕,女兒乖巧懂事,學習還不錯。
麥媽媽呢,開始也臉上有光,欣慰自家女兒懂事,畢竟他們那一代人,哪個家里面不是一堆子女。但是有時候又有說不出來的感覺,感覺自己女兒是不是太懂事了,都不需要哄什么的,太成熟了吧。
不過也沒辦法呀,想要女兒上個好學校,想要在城里立穩腳跟,她和麥爸爸只有不停拼搏。麥媽媽想的很簡單,自己這一輩子是眼界止于中國的西部小城了,就讓女兒長大后,去闖闖更廣闊的天地吧。
因此,麥樂迪記得不久后,媽媽給自己報了個舞蹈班,學民族舞,此后放學后就多了一個項目,練舞蹈。
父母跟自己相處的時間越來越少,早上天不亮就出門,晚上天黑黑才回來。父母到家了,問得最多的就是自己的功課作業,考試第幾名。
麥樂迪想起有一次,自己期中考試考了年級第2名,在全校家長大會上,自己走上主席臺,由校長親自頒發證書和獎學金。
臺下自己的班主任尤其激動,據說是因為班主任帶了兩個班,一個住校,一個走讀。住校班每天都有早晚自習加練,而走讀班呢,也被稱為本鄉班,因為是義務教育,所以生源就看運氣了,分到本鄉班的老師大多都不指望能出啥成績了。班主任其實真沒有對本鄉班報太大期待,沒想到,居然出了個第二名。
可是面對人潮,麥樂迪不高興,或者說介于高興和不高興之間,得到了老師同學的肯定,確實有成就感,但是她爸媽今天卻缺席了,理由也很充分,加班工資高啊。
可是自己一直以來努力學習,不就是期待父母此刻在臺下欣慰的表情嗎?
那一天的最后,麥樂迪過了這么多年依舊難以忘記。
全校家長會結束了,一起的小孩都各回各家,即使不那么招人喜歡的孩子,也在父母罵罵咧咧的抱怨中,牽著手離去。
自己這個得了獎的所謂好學生,除了認識的家長不停地追著問,怎么學習才能考這么好,能不能帶一帶自家的某某之類的。
就沒有了,沒有人等待自己回家。
夕陽打在臉上,麥樂迪,很難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