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營募兵的日子到了,天還沒亮,黃繼理就早已經吃完了母親精心準備的早餐,帶上準備好的干糧去約董大個子的兒子一起去西山軍營。
”繼理,竹水筒你忘記拿了。記得路上千萬別喝生水,要是喝壞了肚子就麻煩了......”
黃繼理剛剛走出院門,他的母親就拿著一個裝滿水的竹筒子追了出來。
“娘,我知道了。”黃繼理不好意思的撓了一下頭,趕緊接過竹水筒。
“要記住,出門在外千萬不要惹是生非,遇到什么事,也不要強出頭。趕到軍營之后,你先吃點干糧墊下肚子,到時候才好力氣。對了你再查看一下戶貼帶好了沒有,千萬別搞丟了......”
黃繼理的母親繼續絮絮叨叨的叮囑著他。
“娘,戶貼我放在貼身的衣袋里了,丟不了。這些您都和我說了三遍了,我又不是小孩子了。”
“娘,您進屋去吧,我走了。”
黃繼理說完就轉身超董大個子家的方向走去,但他的母親依然站在院門口借著月光看著他遠去的背影,心里暗暗祈禱著他順利通過應征考核。
“小碗...小碗...董小碗...你快點,趁早趕路涼快一點。”
黃繼理來到董大個子家的院子外面,沖著院里就是一通喊。
“來了,來了,你別在那里亂嚎了。”
“繼理哥,我求求你了,以后別再叫我小碗了,聽起來就象個娘們的名,以后還是叫我的大名董魁。”
董魁打開自己家的門,一邊走向院門,一邊非常不樂意的說道。跟在他后面出來送他的妹妹捂著嘴在偷樂。
“都叫了那么多年了,都叫順口了,我一下哪改得過來。我答應你,以后有外人的時候不叫了。”黃繼理看著比自己高出一頭的董平滿不在乎的說道。
董魁從小就比一般的孩子長得粗大,飯量也大,還是呀呀學語的時候,一到吃飯就拿著自己的碗說:“小碗、小碗......”意思是嫌碗太小了,不夠吃。這事在鄰居之間傳開了,”董小碗”就成了董魁的綽號。
從小一起玩的小伙伴都叫他小碗,他也樂呵呵的。可是慢慢長大之后,他就對自己這個綽號極不滿意了,總覺得這個聽起來極度女性化的綽號,與自己濃眉大眼,五大三粗的身形極不相配。
那些大人們叫他的綽號,他沒辦法。但是有小伙伴再叫他董小碗這個綽號,他就用拳頭說話。慢慢只有黃繼理一個人敢叫他董小碗了。因為董魁挑戰了好幾次,結果都打不過他。
“小丫,我和繼理哥走了,你回屋吧,在家好好照顧娘。”出了院門,董魁轉身對身后的妹妹說道。
“小丫,有什么事要幫忙,你就到我家去找我娘。”黃繼理也緊跟著說道。
“哥、繼理哥,你們放心吧。”
“哥,娘說了,出門在外你就聽繼理哥的,你要記得哈。”小丫頭裝著一副大人的口氣和董魁說道。
“好了,好了,快進屋吧。”
董魁尷尬的說完,趕緊拉著黃繼理走了,生怕這小丫頭嘴里再說出什么讓他難堪的話來。
兩人走到大路口又匯合了幾個一同去應征的小伙伴,一行六人一路有說有笑的趕往西山軍營。
現在還沒到立秋的時節,白天的天氣依然比較熱。但是早晚難得已經有些涼爽的感覺。黃繼理、董魁他們住在城外,離西山軍營大概十五里地左右,走過去大概要一個多時辰。
走了半個多時辰,天已經開始亮了起來,黃繼理覺得時間足夠。看到前面路邊一小塊草地,然后就提議到那里歇一下腳,順便喝點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