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天后,許嘉只是平靜地站在林晨安面前,手中長劍隨意搭在旁邊,而林晨安硬是不知道該怎么上去打才好。
許嘉是在跟林晨安打指導戰,他完全模擬了林晨仙的打法,還有她有關“星爆”的水準和習慣。
對于林晨安來說,他就好像連續跟林晨仙打了兩天,被同樣的一招,用不同的方法花式吊打。
林晨安滿臉的疲憊和無奈,他堅信如果是真正的林晨仙在,他絕對不會打得這么艱難,至少勝算不至于低到這樣令人發指的地步。
兩天時間,林晨安總共打了一百八十二回合,或者說一百八十二場,因為每一次都是一個回合就被秒殺。
說實話,要不是這樣還真打不了這么多場。
打到最后的時候,林晨安覺得自己要是回到兩天前,再跟妹妹打上一場,至少已經有個三成的勝率。
他在劍術上的天分確實很強大,短短兩天時間的磨煉,林晨安已經逐漸開始意識到,劍術不應該局限于固定套路。
現在再回頭去看,他自己先前所謂自創的劍法,恐怕林晨安自己也會忍不住發笑,因為那實在是毫無意義。
現在的林晨安已經初步明白了什么叫隨機應變,也明白針對不同的對手,應該做出怎樣不同的打法。
就好比林晨仙將“繁星”威力強化到極致的“星爆”,破解無非就兩種思路。
一是避其鋒芒,躲開正面攻擊,但兄妹兩人的階位相等,速度自然也就差不多,除非林晨安愿意轉身跑,把背后留給敵人,否則就不太可能實現了。
另一種思路就比較切合實際,那就是想辦法削弱對方的攻勢,或者增強自己的防御。
想要在自身對劍道理解不深,或者說武學等級不高的情況下實現這一點,就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連招。
連招是一種非常特殊的機制,這源于武學本身的特性,招式之間可以形成聯動,以打出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從原理上講,這是因為不同武學的內息回路相互疊加,可以產生更強大的威能,只需要遵循一定的規律。
再深入一些的話,實際上是武學的內息回路在武者體內運轉時,內息從來不會被完全耗盡,還有相當一部分停留在這些線路當中。
如果下一個武學的選擇得當,完全可以借助前一招武學的“遺產”,更快速地發動武學,并且加大威力。
甚至有專門的武學終結技,比如“飛瀑流”這樣的武學,就是專門為了終結連招,最大化殘留內息的威力。
也正因為如此,武學界才會有主修劍術的流派,甚至一定程度上能與傳統劍道分庭抗禮,而并非是玩家的專利。
在劍術一脈達到頂尖的水準之后,甚至形成了“蝶武流”這樣的經典傳世流派,可見這條路的強大。
當林晨安逐漸意識到連招的重要性,才證明他真正開始走上這條路。
只是他學習連招的速度再快,天賦再高,也不可能跟許嘉相比,幾乎是他剛一有動作,許嘉就知道他要用什么劍招,有什么樣的戰術意圖。
于是許嘉就會立即調整自己的進攻方式,或是加快速度,或是加強點爆發,又或者是故意放慢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