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士卒的戰力、軍隊的戰力決定的因素很多,不僅取決于身體素質,裝備訓練、經驗意志等也極其重要。
李興對于麾下士卒每個人都單獨的建檔,包括身體素質、軍齡、日常訓練、作戰次數、戰場表現、斬敵數等,通過綜合考量后給出各項評分以及最終的軍銜級別。
反正如今并非身在漢土,而且自己獨掌大權,一切自然由著李興自己折騰。
這種評價考核標準是李興參考了后世以及秦朝的軍功爵位制定的。
這種軍銜只是虛的,既非爵位也非官位,某種程度而言只是個稱呼,因此李興也不怕將來有人非議。
而且這些軍銜之后還列有編號,以方便辨別身份和軍隊的管理。
如此次對迪剌部落作戰過程中,一什之中有七名上等正卒和三名下等精卒。
其中什長軍銜為下等精卒10001號,而另外兩名伍長分別為下等精卒10005號和10012號。
當什長陣亡之后,編號靠前的伍長自動遞補上成為臨時什長,其他人依次遞補。如此一來,整個軍隊就不會出現指揮混亂的情況。
而每人的編號并非固定,經歷大戰后亦或者每隔三個月考核后就會適當酌情進行一次調整,根據功績和表現,能者上庸者下。
李氏部落五百余人原本九成左右軍銜皆是上等正卒,只有剩下的少數人才能位列精卒。
不是因為他們本身戰力不行,而是由于少經戰事、功績不足。軍銜雖然與實力掛勾,但是功績也是必不可少,缺乏功績軍銜自然下調。
經過對迪剌一戰后,軍中又有六十余人躋身精卒,甚至有兩人斬敵逾八人、表現極佳,從正卒一躍成為上等精卒,直接被晉升為隊率,統帥五十卒。當然由于大量俘虜尚未整編,暫時只是虛職。
正是由于大量的資源堆砌、無數的珍藥供應,才有了李興麾下這支戰力強悍的精銳,而這其中血參的作用居功至偉。
然而血參的效果還不止于此。李興用自身鮮血培育,使得服用者不自覺的會相互間產生親近之感,對于他自己更是會心生臣服,這也成為李興掌控手下的隱藏手段之一。
李興生性極其謹慎乃至多疑,一直缺乏安全感,對于任何人都有所戒備。因此對很多事情都不曾透露分毫,包括血參的這種效果。
若不是有著這件“利器”,李興也不敢執行現在的計劃。
以三千之眾鯨吞人口逾八千的迪剌部,再加上漢胡之別。萬一有人反水,里應外合之下,李興很難確保部落的安全。
但是有著血參的存在,最多只需要幾個月的時間,李興就有把握讓這些人盡數歸心,甚至將之完全漢化也并非不可能。
畢竟血參的效果他可是親自測驗過多次的,若無絕對的把握他也不敢如此。
君子不立危墻之下,李興將這句話貫徹的很徹底,永遠提前做好最壞的打算,準備好后手以確保自己的絕對安全。
就像在戰場之上,他從不率軍沖鋒,每次都是位居中軍持弓箭殺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