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砸!給俺狠狠地砸!”
“揍這幫不干人事兒的家伙!”
……
各地對于流民暴動和流向的奏折如雪花一樣飛入長安。
劉徹緊急開了內朝會議,氣得把御書案拍得邦邦響。
“朕養你們這幫人能干什么!這么多日子了,連難民的對策都決絕不了!非得逼得天下的流民都趕來長安,把朕的未央宮都拆了,才能決斷嗎!”
大臣們面面相覷,紛紛打了暗語:誰最御魔?還不是你啊!若不是你什么態度也不表,流民之策早就全面推開了。
劉徹發了火之后,大臣們的辦事效率飛速提升。
半天功夫,一封封御批《告天下流民書》便被快馬加鞭飛往各地。
御道沿途上,插著杏黃小旗騎著快馬飛奔的信差還會大聲喊出大概內容:
“各地流民請盡快返回原籍。”
“到原籍處領取糧食與賑災費。”
“大戶捐五千兩白銀賞亭長同等職缺。”
“捐一萬兩白銀賞同等縣令長職缺。”
“無俸祿,但可世襲一次,傳嫡長子。”
……
這御批文書到了各地一旦張貼上榜,一下子點燃了各地的商賈鄉紳富戶們的熱情,捐贈熱潮空前絕后。
當然,地方上對這些捐款卻沒有善斷權,需由朝廷遣出巡行使,由他們復核富戶的捐資,分配物資,賑恤孤貧,稟貸流民,以及后期的發放同等職缺。
不過,他們在分發各地時,劉徹專門囑咐了這些人,去地方后,還要在賑濟流民的同時,或舉謠言,察風俗,或究吏治之能否,察獄訟之冤正,考核黜陟百官,或搜訪遺滯,舉薦人才,廣推教化。
這樣以來,代表皇帝眼睛和耳朵的巡行使被賦予了廣泛的監察職能,使上情下傳,下情上達,以圖吏治的清明和社會的安定。
各地縣衙則負責對捐資的大戶進行歌功頌德,同時還捎帶著自己在賑災過程中如何地勤勉。
原本訴苦的奏章開始變成了歌功頌德的信鴿,紛紛飛往長安未央宮。
昔陽家的嘉獎遲遲不來,劉病已知道里面定然出了什么幺蛾子。
杜縣縣令張歐遲遲沒有動作。他在等著劉病已事先承諾的嘉獎,之后才能采取措施。
但時日一長,劉病已未免有些尷尬。
日近陽春三月,各處鐵樹銅枝已經開了花兒。姹紫嫣紅的花兒隨著春日的溫暖將芳香彌漫開來。
杜縣東南城外側的樹木已經發出了嫩芽,遠遠望去,像是一層層淡綠的輕紗飄在空中。
劉病已躺在搖椅上曬著太陽讀書。
這搖椅還是劉病已給幾名工匠畫了草圖出來,他們按圖制作出來。
等成品出來時,眾工匠突然有種茅塞頓開的感覺。
這巧物也不是很難啊,稍稍動動腦子便出來了新品。
沒想到劉病已一經使用,不少大戶和官員紛紛上門定制。
劉病已便將這業務給了工匠們,還精細了草圖,讓搖椅既實用又美觀,還在木料上打起了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