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圖案我也不是很清楚,但總覺得看著十分的不舒服。”吳前再次盯著手機上的照片看了一小會兒,但還是皺起眉頭,搖搖頭道。
車翰林也沒有期待到立即就獲得了想要的答案,所以也沒有失望,繼續問道:“吳神父,你能談談你師父是個怎樣的人嗎?”
“嗯。”吳前頷首。
“師父他是一個醫生都獻給上帝的人,他的一生總是在不斷的奉獻和行善。”
“我是在三十三年前的時候就為師父的弟子,那時候的C市原沒有現在這般繁華,經濟才開始起步,那時候這片區域也只是C市中最不起眼的小角落罷了。”
“生活著不過十來戶人家,要想去C市的中學學習需要走上好長的一段路,所以那時候這座教堂便是我們小時候上學的地方了。你別看這家教堂現在不怎么樣,但它是我國最先建起的教堂之一,經過幾次裝修重建,才變成了如今的模樣。”
“聽說是在戰爭時期,一位國外的道士來到這里建立起來,以給那些飽受戰亂的百姓們,一個可以得到庇護的地方,也成為了那些百姓們心靈的寄所。剛才來做禮拜的那些老人們,很多都是當年那些人的后代們。當初生活在這里的人,他們后代也大多成為了基督教徒了。”
車翰林經此一題,算是為什么知道了為什么在這教堂之下會有一個密室的存在了。
過去,C市也是戰爭的多發地,更是敵機轟炸的地方,所以在教堂下建立一個地下密室,多半是為了躲避空襲,或者是敵襲的時候一個藏身地。只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教堂要經歷過幾次重建,密室也逐漸被遺忘了。
估計,當初建造那個密室的人,也不會想到一個戰爭時期的庇護地,到和平年代也成為了一個“惡魔滋生”的地方!
他似乎能看到到那時候那些百姓們躲在密室里,一邊擔憂一邊卻竊喜著還活著的笑臉;可同時他也聽到了那那一個個躺在平臺上,被鐵鏈束住的人,他們一個個被肢解時發出的慘叫聲!
想到這,車翰林從懷里抽出一支煙,邊吸邊聽著吳前繼續講述著。
“三十多年前,正是國內那場革命結束后不久的時期,很多諸如宗教之類的東西都受到了破壞,以至于那時候這片區域存在的人口所剩不多,剩下的人也大多都是窮人,別說讀不讀書了,連生活都難以維持下去。”
“而那時候,才到20歲的老師來到了這個教堂,他就像是上帝特意派來的使者一般。給這片區域帶來了莫大的改變,他并沒有讓生活在這里的人相信上帝會拯救他們,而是用自己的能力,從國家那里求來了資助,雖然不多,可也讓當初那些人有了吃飽的機會。”
“同時,他還親自當起了老師,教會像我一樣上不了學的人。萬老師他對每一個孩子都是一樣的,不管是不是基督教徒,他都用全力的去教會他們學習,也沒有強求著他們去
(本章未完,請翻頁)
選擇自己的信仰什么的。”
“就是有了老師的教誨,我們才能走出這個小世界,選擇自己想要的道路。我因為受到了老師的影響,也選擇當上神父;當初和同年的人,有的和我一樣選擇將生命獻給了上帝,也有的人選擇走上社會,都成為了有頭有臉的人物。”
“教堂經過這么多年還依舊存在的,少不了他們資助,而且多余的資助,老師也沒有獨吞起來,也沒有去擴建教堂,打造教堂的名號。而是被老師用來資助這片社區的窮人們,他經常說,這教堂存在時便是這樣,將來也是這樣,去擴建它是沒有必要的,不如將這些錢,用去幫助那些吃不了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