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家賣的普通款式是,木盒子上漆,雕刻精美繁雜的那種胭脂。你剛剛應該沒有注意看,他家的盒子上刻的一般是石榴、牡丹這些重重疊疊的圖案,還有就是鶴、鷺、孔雀這些。
這些圖案本來就復雜,在那么小的胭脂盒上雕刻就更考驗木匠的技術,這樣一來,盒子賣貴一點也不為過吧?”
似乎有點道理誒。
魏明瑯點了點頭。
“但是——”阮今瑤又來了個轉折,“熟練的工匠做這種盒子一天就能做三個出來。像這種在短時間就能完成,且用的原料又不是多好多貴的盒子,一個最多最多不會超過五百文。”
魏明瑯一邊聽一邊在心中算著。但他沒怎么學過算術,沒多大會兒就亂了。
阮今瑤見他手指都伸出來了也沒算明白,于是倒了杯茶,用手指沾水寫在小桌子上。
“我們假設大嫂心善,一個盒子就是要價一兩。”阮今瑤寫了個“一”,“再假設他們一次做二十盒胭脂,原料等花費大概是五兩。”
阮今瑤又寫了個二十五,“這樣,二十盒胭脂的成本是二十五兩。”
說到這兒,阮今瑤看了眼魏明瑯,見他點頭表示懂了才繼續道:“他們店里一盒胭脂賣二十兩。二十盒就是……”
“四百兩!”魏明瑯搶答。
阮今瑤點頭,“對,四百兩。所以他們最后能賺……”
算對了很激動的魏明瑯再次搶答:“三百七十五兩!”
阮今瑤瞧著滿臉寫著“求夸”的魏明瑯,笑了笑,“你算的沒錯,但能不能賺這么多錢還得另說。”
魏明瑯催促阮今瑤講下去。
曾幾何時,紈绔草包魏明瑯這般好學了?也就銀子有這個作用了。
也不知道永安王知道了會怎么想。當初為了讓他上進,什么辦法都試了,唯獨沒想到用銀子“勾引”他。
阮今瑤覺得,可能得氣死吧?
“很簡單的道理,胭脂不像糧食,糧食不吃就會死,但胭脂不是。你今天有錢了或許會買上一盒,但沒錢就一定不會買。
而且,一盒胭脂不是用一次就不用了,像他們家賣的那樣的,天天用可能半年能用完一盒。所以,做二十盒胭脂,不一定能全部賣完。”
魏明瑯聽了她的解釋,仔細想了想,提出了質疑:“但是,他們家的胭脂賣給的是富貴人家,應該是可以賣完的吧?”
魏明瑯還是有幾分靈性的,很快就抓住了她話里的漏洞。
“沒錯沒錯。”阮今瑤滿意的點了點頭,“他們家的胭脂賣有錢人,但有錢人會買一個沒聽說過的胭脂嗎?所以沈家剛剛起家的時候一定非常艱難,一定是砸進去許多銀子才打出了名聲。”
“要知道,沈家來京城不過三十多年,作為一個外來人,他們家能在短短三十年里超過京城那些老牌胭脂,只靠胭脂質量好可不行。”
阮今瑤讓他去想,沈家能用什么辦法迅速在京城站穩腳跟,并且打敗其他老牌,成為京城第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