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傷的松鼠掙扎了幾下,便放棄了。可憐巴巴的看著其他松鼠吃著。
母松鼠似是吃飽了,往嘴里塞的鼓鼓的,顛顛的就到了受傷小松鼠這里。一顆一顆的從嘴里把花生吐出來。
“嘰嘰嘰”
小松鼠對著母松鼠叫著,然后努力地向前爬了一步,撿了一顆花生吃了起來。
“嘰嘰嘰”
母松鼠叫了兩句就離開了。
何雨天見松鼠們吃東西都沒問題,給它們準備了水,便拿著鎬鋤進山了。松鼠們沒有再跟來。
毛竹筍一般是公歷12月之后才有的,過年之前便不能再挖了。這之后的筍是能夠成長的,可以破土而出,一夜成長為十幾二十米高的大竹子。
農村會挖筍的年輕人,已經都出去打工了。現在從小做農活的也越來越少了,會挖筍的不多了。
記得小學六年級六一兒童節文藝匯演,當時就有一個節目《不努力讀書沒有將來》。一共有三個學生,一個男學生不上學天天逃課去挖筍。一男一女兩個學生勸他讀書,終于帶回正道。后來三人都考上大學生,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才的故事。
現在的農村,很重視教育,反而忽略了對孩子的德育和勞育。很多品德必須在勞動中才能形成理解和感受,并最終形成。
何雨天屬于放養的,自家早年在鎮上做早餐店,疏于管教。從小他就喜歡跟著人到處跑,為了買遙控賽車,聽說挖筍能掙到錢,慢慢的就學會了挖筍。
挖筍其實很簡單,只要有一把子力氣,順著竹子的根(竹鞭)挖就行了。到了冬天,山里的竹山就遭了災了。一條條的溝塹中,暴露的竹鞭隨處可見。講究的還會覆土把竹鞭埋了。不講究的可能直接就挖斷了。
挖多了,也是會有經驗的。新竹子是沒有筍的,老竹子顏色深一眼就能分辨清楚。雨水足的時候、空氣濕潤的地方,筍多且大。
冬筍是憑空出現的,擠壓土壤,形成分裂。只要找老竹子的土壤裂口,挖筍便容易多了。
“海叔,早來了啊?”
“小天啊,農莊收不收冬筍啊?”
“收啊。”
“行,晚上我去找你。”
“好的,叔。我先去前面看看了。”
一路上,何雨天遇到了很多挖筍的人,預定了很多冬筍。別看好像是他幫了村民,其實不是。冬筍太好賣了,搶著收的人很多。不是本村的還收不到貨。
挖了幾斤,夠自己吃的。何雨天便回去了。現在12月的時候,正是冬筍最貴的時候,一天一個價。
回了家,也不清洗冬筍,和剛剛拍的村民挖筍的圖片一起發了朋友圈和顧客群。
‘@華林寨農莊何雨天,冬筍給我留5袋。’(一袋十斤。)
‘了解。’
……
很快便預定出180斤,何雨天便停止了預約,往常也就收這么多了。
“我兒子回來了,不玩了。”何母聽著外面的動靜,正好手里這把麻將結束了。
林萍姨:“沒事,還早。再玩兩圈。有事下午做。”
“行吧,那就再打兩圈。”
“梅花姐,你這幾天手好像好了啊?”
“哪有,就是換了好藥,不那么痛了。”
“小天這孩子就是孝順,就是條件差了點,唉,不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