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在推進,片子并沒有更多的去展現這個原始的海底世界,而是一步步的將視角縮小,縮到了微觀層面。
畫面的中心,主角出現了。
那是一個細胞,一個在范哲的筆下,畫出了很特別的風格的細胞。
細胞的結構是很簡單的,既然不能對科學性有太大的違背,就注定了它的形象是比較固定的。
但是在優秀的美術師、設計師的手里,只要有一點發揮的余地,那就可以玩出花來。
在設計上注重造型和配色,減弱細胞在被放大后觀察中的那種獵奇感,讓整體形象,向著更美型的方向去。
主角琳最初始的狀態,看起來當然是個細胞的樣子,但如果去形容的話,更像是個漂亮的不規則多邊形,細胞壁的在水中偶有波動,整個形體都甚至微微帶著些許光亮。
“我居然會喜歡一個細胞……”梁淑月吐槽了一聲,但她不得不承認,這僅僅幾分鐘的觀看,確實讓她對這部作品的感覺不賴。
畫風很舒服,顏色很好看,關鍵是……那個旁白的聲音真的很好聽啊!
她就這樣繼續看了下去。
隨著故事慢慢的繼續,她的關注點,也漸漸從旁白、從畫風上,轉移到了這部動畫講述的故事本身。
用‘故事’這個名詞,顯得有點奇怪,這明明就是一個細胞不斷的吞吃食物養分,然后增殖、變異的過程,哪兒有太多的情節可言?
但偏偏就是有。
看著‘琳’吃掉更多的食物、碰到更多的事情、增殖擴大族群、進化出不同的細胞種類……
這個過程,莫名讓人上癮。
這就是升級的快感?
看完第一集,她迫不及待的就點開了下一集。
第二集的內容之中,講述了‘琳’逐漸遭遇到阿米巴蟲、講述了會偽裝的巖蟲這些單細胞動物,并與它們爭奪生存環境的故事,還講述了寒冷、冰這類的環境,對于細胞的影響,給琳帶來了巨大的麻煩,甚至差點將它剛剛發展出來的族群滅亡……
而琳在解決掉、度過這些難關的同時,也在快速的進化,變得越來越強大。
這個過程,讓觀看的梁淑月感到非常著迷。
表面上沒有故事性,但潛藏在那單調的升級之中,‘琳’的命運,實際上一直都是在變化的。
尤其是當第二集來臨的時候,故事進行到小說之中提到的第一次物種大滅絕的時候,那種揪心的感覺,是梁淑月看很多所謂的‘虐心’劇集都很少會有的感覺。
所謂第一次物種大滅絕,指的是小說內。
是世界的氣溫上升,使得藍藻等生物爆發,同時世界范圍內,包括海洋內,氧氣的含量變得更多。
在遠古的地球大氣中,氧是非常稀缺的,當時地球的生物以厭氧生物為主。然而,大氧化事件打破了地球原有大氣的平衡,游離氧含量的增加對專性厭氧生物來說簡直就是災難,摧毀了絕大多數的這類生物,造就了地球史上的首次大滅絕。
‘琳’在這種環境下,也不能幸免。它遭遇到了自誕生以來的最大危機,在損失了大量的細胞之后,逼到一個小型海底洞穴之中,生成了可以抵擋氧氣浸潤的外皮后,陷入了沉睡。
這一沉睡,就是不知道多少歲月。
在黑暗之中,第二集也結束了。
迫不及待又點開了第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