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玩的過程之中,艾倫發現,這個游戲沒什么‘等級’的概念,只有功法練得如何。
當然,很多時候判斷敵人的實力,需要從對方的身份、地位來看。比如說他現在只是剛入門的俗家弟子,如果碰上大和尚,肯定是被吊錘的。
艾倫的角色來到了少林之后,一直在潛心練功,他的想法很單純,趕緊把少林的一些功法給練了,然后爭取多獲得一些門派里的人的支持,好練到更高深一點的武功,然后回去把那個該死的劍冢給打通掉。
在門派修煉功法,一開始只能修行九品功法,想要修習更高的功法,則需要獲得‘權限’。這個權限,關鍵是在于門派內的弟子們的‘支持’。幾乎每個NPC,給與玩家支持的條件都不同,但大多都是有‘好感’需求的。
于是乎,艾倫來到少林寺的這三年的時間,就在練功、刷好感上面度過了。
游戲刷好感的方式特別多。
首先玩家的角色本身有個立場,像是艾倫的角色,就是個‘仁善’的人物。那么,他就可以開啟結交好友的模式,整個門派所有同個地區內,所有仁善的角色,都會慢慢的增長對他的好感。
另外,針對單個NPC提升好感,送禮、聊天都是很簡單的,還有就是一起經歷一些事情,也可以獲得大幅度的好感增多。
比如說,跟某個師兄一起研究某本佛經、一起去闖‘木人巷’之類的。
游戲中,修煉功法需要‘歷練’,相當于經驗值了,這個主要是通過戰斗、讀書、經歷事件獲得。
而提到事件,這就有點類似于其他游戲中的‘任務’,但又有很大的不同。這個游戲幾乎沒有接到一個任務、去完成、任務結算這樣的流程,通常而言,一個事件經歷了,就算是任務完成了,不管經歷成什么樣子。
而通常游戲里的‘任務系統’,則被‘事件記錄’所取代。
這個玩意兒,正是《太吾繪卷2》的‘動態江湖’展現的地方。
事件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江湖事件’,記錄了江湖的變化,發生了哪些大事。從這一點上,玩家可以自我判斷要不要去湊熱鬧。另一個,是‘個人事件’,僅限于跟玩家角色相關的事件記錄。
艾倫在少林的這三年,也是經歷了一些事件的。比如在練功的時候,一位經常跟他一起在練功房碰面的師兄,跟他的好感度升得很快。某一天,這師兄就約他一起去闖木人巷,木人巷闖到一半,他們被打了出來。
這也算是一個個人事件,并被記錄了,一下子拿到了不少的歷練值。
其他的歷練還有很多,比如還是這個師兄,忽然有一天跟他說,他要準備下山了,還將自己的故事,給艾倫講述了一遍。
他說自己曾經是洛陽城里一家鏢局老板的兒子(艾倫理解的鏢局,就跟雇傭兵一個概念),被送來到山上學武的。但是他有點按捺不住枯燥的生活,想要逃回家,并且邀請艾倫一起去。
艾倫去了,結果半路,被長老給抓了回來,還在戒律堂被關了禁閉。
這也是個事件,還漲了不少‘歷練’……
這個游戲,艾倫越玩,越覺得有趣。
最好玩的地方,是他在某個時刻,真的覺得,游戲里的每個NPC,都好像是一個活生生的人。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和目標,并且不管玩家發現沒發現,他們都會按照自己的性格,向著自己的目標去做事。
比如還是這個師兄,后來又逃跑了一次,結果在戒律堂被公開詢問,是否真的不想繼續呆下去了,師兄表示‘是’,結果被驅逐出了山門。
師兄走的時候,艾倫還偷偷溜出去,想要看看情況。結果在山門口,師兄說道:
“師弟,別送了,日后江湖再見,我們還是兄弟。”
本來,艾倫還沒覺得有什么,這句話說出來,他是真的對這個NPC有了那么一點說不明白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