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彥平坐在自己的辦公室,正看著一份從維度娛樂發過來的報告。
他是企鵝影業的高管,目前正全面負責關于《英雄聯盟》的影視化運作。
企鵝集團搞娛樂是一把好手,游戲方面就不說了,他們幾乎是國內的霸主。端游時代,他們逐漸超越盛大、網易等企業,做到了國內頂尖;而在手游時代,他們更是霸占了巨大的市場份額,能夠與他們相提并論的國內游戲公司,寥寥無幾。
當然,他們做游戲的路子,跟《太吾2》這種完全不是一碼事,這就不多提了。
而娛樂行業,除卻游戲之外,影視也是很重大的一筆。
固然是互聯網公司起家,但是到了企鵝集團如今這種龐大的體量,他們的事業自然不可能完全僅限于互聯網,繼續向跟深處蔓延,是必然的趨勢。
往影視行業走,也是很正常的了。
而在電影行業,他們也是做了一些不錯的投資制作的。
比如《夏洛特煩惱》、《捉妖記》的兩部……
且不說電影質量如何,至少,商業上算得上是成功。
《英雄聯盟》,是在企鵝影業手里握著的一個非常重大的版權。
游戲改編電影,這個路子在國外搞過許多了。像是什么《生化危機》、《古墓麗影》、《刺客信條》、《魔獸》……
有成功的,比如前兩部;有不算成功的,比如后兩部。
《英雄聯盟》這部在整個全球市場上都有一定的號召力的游戲,自然是有其改編潛力所在的。尤其是它在中國市場,幾乎可以算得上是國民游戲了,年輕一代人,玩過這款游戲的,比例相當之高。
將這樣一部游戲作品影視化,它確確實實有著天然的吸引力。
但是,電影跟游戲畢竟是兩個概念。
例如《生化危機》,在電影出之前,游戲本身雖然也是比較出名的,但也不至于太過有名;而像是《刺客信條》和《魔獸》,尤其是《魔獸》,這款游戲創造的全球同時在線人數的記錄,除了國服之外有1310萬之巨;在國內,它也是一個擁有巨量擁躉的著名游戲。
然而,電影說撲不還是撲?
雖然,國內的WOWER非常給力,包括范哲自己,也去電影院貢獻了一張電影票。然而,盡管它在大陸市場爆發出了相當不錯的票房,但最終挽救不了它在全球市場上的整體失敗,以至于據說到最后這部電影是虧損的。
這代表了游戲和電影是兩個截然不同的藝術形式,游戲不火,電影不一定撲;游戲火,也不一定真的能把電影做好。
但企鵝影業是有野心的。
他們在很早之前,就開始逐漸構建所謂的‘聯盟宇宙’,搭建相關的世界觀。他們想要做的,是能夠如同漫威的超級英雄電影一樣,一部又一部的以《英雄聯盟》里的各個角色為主題,制作出一部又一部的商業大作。
而要想要達到這樣的目的,第一部作品是重中之重。
當年,漫威做《鋼鐵俠》做成了,所以他們起來了,而據說當年要是《鋼鐵俠》失敗的話,可能整個漫威影業搞不好都要因此而完蛋。
至于《魔獸》那種,第一部撲慘了之后,第二部馬上就變得遙遙無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