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中國又怎么會缺少英雄呢?就拿同樣的災難、拿展現消防員英姿的事例來講,當初天津的爆炸事故,是不是也是能夠極好展現我們的消防員形象?
然而,那玩意兒能拍么……連新聞都不讓往深里多扯,更別說電影了,根本過不了審。
這條路子確實有點太難了,不僅是技術上的,還有大環境上的問題也是必須要考慮的。兩個國家的環境不同,對于‘主旋律’的認知也不盡相同。搞不好拍了個電影,自我覺得是弘揚了正能量,體現了社會精神,結果人家說你罔顧事實,造謠生非,不讓上映,那不傻了么?
而換個思路,《戰狼》那種呢?或者《流浪地球》那種呢?
這個可能是相對更靠譜一點的想法。
首先,商業上是很容易成功的。不講這個精神那個精神的,故事講述完整,劇情正面,關鍵是畫面燃爆,那么在商業上就能夠期待下成績。
而說回電影本身,講述故事內核,范哲倒是有一定的顧慮。
《流浪地球》還好,在這方面相對比較克制。但像是《戰狼》那種,片子是不錯的,可那所謂的愛國煽情,確實有點太過了。
《紅海行動》在這方面都比《戰狼》好一些——當然,其實也好不到哪里去,只是《紅海行動》更多的時間放在了爆炸和戰斗當中,劇情簡單得很,煽情內容少了一些。
這不是說愛國不好,范哲自己就是個堅定的愛國主義者。只是,在這個東西上做煽情,過猶不及了的話,確實會挺招人煩的。
所謂‘愛國’、‘主旋律’的體現,不應當只是在電影里尷尬的喊口號、給一些尷尬的畫面。
不講別的,純粹從電影本身來講,那樣搞也聽沒技術含量的,有點低級。
在范哲理解來,這種東西應該是要直接刻畫在電影里面的,通過劇情、故事、人物這些電影里最核心的東西,以一種情緒來講述,并讓觀眾自然而然的能夠在其中有所思考和體會。
既然,維度集團必然是要做一部所謂的‘主旋律’電影的,那么范哲作為公司的掌舵人、內容方面的最高決策者,他希望自己能夠盡量的做出一部好的作品。
多番考慮之下,范哲定了下一個題材——科幻。
拿著筆,在繪圖板上畫著畫著,很快就勾勒出的幾張草圖。
在小行星上的太空礦井;臂膀上掛著國旗國徽的、穿著外骨骼裝甲的士兵;太空海盜和恐怖分子……
這是范哲喜歡的思考方式,而隨著他筆下勾勒出來的粗糙草圖越來越多,他對于這個項目的想法也就越來越明晰了。
大約,這應該是一個在未來,人類剛剛走上星空沒多久的時候,中**人的反恐故事。
故事應該會凝聚在一隊士兵身上,他們是中**人,在太空中打擊敵人。
中間會發生很多故事,但最終他們展現出了中**人所應有的風貌,將所謂的‘主旋律’體現了出來。
至于具體的故事……范哲不想了,他直接將這個概念丟給了公司的編劇部門,具體的故事梗概、劇本創作,那是編劇們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