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上的條款,意外的比較好談。
很多細則還要折騰很久,但是在《光榮》獲得巨大成功之后,維度娛樂在這種游戲改編電影的制作上面,有著巨大的談判資本。
當然,這仍然會是個挺漫長的事情。畢竟,就算是百分之一的利益分配,可能就會涉及到數以千萬計、乃至于上億的利益。
有的是需要慢慢去磨的。
不過,雙方現在最主要的分歧點,也是談判進行的難度最大的地方,還是在于制作話語權方面。
維度娛樂要求的在制作內容上、制作方式上,自己要全權負責,對方只有建議權,決定權、否決權都沒有。
這一點,讓暴雪非常難以接受。
《魔獸》曾經是進行過改編的。
當年,美國好萊塢的一家中型公司,傳奇影業,配合上企鵝影業的投資,打造出了一部《魔獸》。
但說實話,那部片子的質量一般。
雖然大體上,故事的脈絡是按照《魔獸爭霸》第二部的故事,也就是獸人打開黑暗之門,從瀕臨毀滅的德拉諾世界奔涌而出,一路從大陸南方向北進攻,甚至于攻占了人類南方國度,暴風王國的首都,暴風城。
當然,電影沒拍到那里,《魔獸》電影的劇情,大概就暫時停止在黑手酋長被推翻,奧格瑞姆上臺成為第二任部落大酋長,并且他準備開始率領獸人的軍隊,進攻暴風城。
可雖然基本按照了原著的脈絡來拍,但問題比較多。
《魔獸》有太多故事要說,然而觀眾無法真正融入到劇情中去。電影除了暴風城的皇家城堡、術士的高塔和史詩般的戰場外,幾乎看不到艾澤拉斯的其他風光。電影花了很多時間在打斗場面上,但是打斗畫面在某種程度上太不真實,很難讓人感受到這場斗爭的熱血氛圍。
影片里有太多主角,以致于沒辦法對每個角色的故事進行拓展,對觀眾來說是恐怕形同路人。導演鄧肯·瓊斯努力把游戲中的次要情節往主線劇情上靠,但這顯然讓他有點喘不過氣。影片整體基調很嚴肅,《魔獸》的雄心是值得贊賞的,但僅有雄心是不夠的。劇情空洞,故事令人費解。
還有一點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魔獸》這部電影,對于沒有接受過魔獸文化、完全不了解游戲內容的觀眾來說,不太友好。
要知道,《魔獸》并非一部完全為游戲迷拍攝的懷舊電影,而是面向普通電影觀眾、有著票房野心的商業大片。
僅僅照顧好游戲迷,是不夠的。
更何況,它連游戲迷都沒怎么照顧好。關于迦羅娜跟麥迪文之間的關系的改編,被人罵的狗血淋頭;原本是奧格瑞姆趁著古爾丹昏迷,然后起身推翻了黑手的統治,結果被改成了洛薩單人突進斬殺黑手,這同樣也讓游戲迷們感到不滿。
總之,《魔獸》不是一部很好的電影。
當初范哲在看這部片子的時候,雖然看完覺得有些地方不太好,但仍然在滿滿的情懷下,給它打了滿分,然后到處推薦。可后來,冷靜下來仔細想想,他覺得,《魔獸》這電影沒了情懷加分,大約也就是個六點五分或者七分的平庸片子。
在這部電影進行制作的時候,暴雪在其中的參與程度有多高,這個暫時未知多少。但是,從一些蛛絲馬跡上來看,在影片上映之前,暴雪就已經表露出了對電影質量有所不滿。這體現在,電影宣傳階段的時候,暴雪沒怎么發力。
按理說這不應該的。
后續,電影在北美撲街慘了,雖然被中國市場拯救了一波,但是據說還是沒有續集了——賠錢的電影很難會再有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