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主要的因素,當然是因為休息日的影響,第二周周末兩天的票房,加起來到了四億多的樣子,并同時也讓總票房數據被推升到了十五億的規模。
而更進一步的,各種學校、事業單位等的團體購票,也貢獻了相當一部分的票房。
這部分的收入,在第二周還僅僅只是一個開始而已,到了后面越來越多了。
也正是如此,《無畏突擊》后續的票房,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穩定。
第三周結束的時候,這部電影的總票房,來到了十九億的樣子,對比起第二周的成績來說,相當意外的并沒有太大的降幅。
雖然沒有突破二十億大關,但是這部電影的放映時間,也至少會有十二周以上。在前三周拿下將近二十億的票房之后,后面九周,也就是大概兩個多月一點的時間里,再斬獲十億左右的票房成績,好像也不是什么不能考慮的事情。
目前,國內的各家分析媒體,給《無畏突擊》這部電影定下的基本成績線,就是三十億票房。
大部分的人,認為這部電影最終突破這條線,問題不大。
各方媒體也又一次的沸騰了起來。
維度娛樂的腦袋上,被冠上了‘三十億制造機’這樣的名頭。這個外號的意思,指的是維度娛樂總是能夠輕而易舉的創作出一部國內票房達到三十億人民幣以上的作品,好像對于他們來說,三十億這個門檻線,跟不存在一樣。
他們硬生生的將中國制造的商業大片的基準,給大幅度提高了。
現在,‘中國大片’,這四個字,已經不再像是過去那樣,只是人們觀影體驗中,對于好萊塢作品的一個補充而已,而是已經切切實實的成為,人們在日常觀影之中的一個重大的選擇。本土制造,已經可以跟好萊塢作品,做直接的正面對抗了。
這不僅僅只是維度娛樂而已。
他們是先行者沒錯,暫時國內確實還沒有任何一家能夠與他們做到類似的程度的公司,這也沒錯。但是對于整個電影行業來說,這并不僅僅只是產生了一家強大的電影公司這么簡單。
過去,在中國的電影行業,那是被好萊塢工業化生產的大片,給打得稀里嘩啦的了。
偌大一個中國電影市場,那已經是整體票房體量,等同于北美、乃至于比北美更大的一個票倉。
但這個票倉之中,最賺錢的,仍然還是好萊塢的電影。
他們的作品,通過工業化的大投資制作,在視覺效果上,做到了其他的制作商們根本不可能企及的地位。除了好萊塢,沒有哪個國家、地區的電影制作商,敢于投入近億美元的成本,來打造一部電影。
不單單僅僅是中國而已,像是過去輝煌過的歐洲電影,現在只能靠著一些文藝片、實驗電影、先鋒電影來茍延殘喘;曾經的港片市場,已經沒落成了小眾,只活在一些人的情懷之中,偶爾能詐尸一下,也就靠情懷賣一波票錢了;被人吹上天的韓國電影,其也只是在一些現實題材、小投資的電影題材上,有比較良好的成績……
而放到中國電影,像是貼近人民生活的喜劇題材,這是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國內市場制作唯有的一個題材類型,是可以賺錢的。之前,幾乎大部分的大陸本土出產的電影巨星,都是喜劇出身。
徐政、黃博、王寶強、鄧朝、沈騰……
當然,偶爾還是能夠出一些其他類型的電影,但不管其他任何類型,都難以在賺錢、投資收益比上,與這種本土喜劇題材相提并論。
中國現在的發展越來越好,真要說偷拍一些高投資、大規模的電影作品,那肯定是有人投得起的。但資本家不是慈善家,他們做這么大規模的投資,那是要看到收益的,能賺錢才會投。
我安安穩穩的砸個小成本喜劇片,用上點方言,來點屎尿屁的段子,了不得的下點本錢,請幾個喜劇明星,就穩穩的能從市場上撈走一大筆錢,那為什么要吃飽了撐的,投下大幾億的資本,去砸什么國產商業大片?
而對于觀眾們來講,長期以往,對國產片已經形成了一個基本的概念。一聽到國產片,第一反應就是靠流量明星拉起來的劣質電影;或者是搞笑的本土喜劇片。沒人對國產大片真正抱有太大的希望,況且市場上有那么多成熟的好萊塢電影可以選擇,為何要去看國產?
但后來,市場情況風云突變,橫空殺出來了一個吳京,于是乎,什么都變得不太一樣了。
一部《戰狼2》,拉開了重工業軍事動作電影的序幕,狂收五十多億,也讓吳京的腦袋上,被人掛上了許許多多的黑料。
對于很多商業電影的投資商來說,吳京是大大的壞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