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對高耿提出的意見進行了熱烈的討論,都覺得很有價值,無形中對高耿的態度好了很多,之后又討論了很多東西,對各種項目的設立,時間點的設置都進行了一一討論。
最后CEO馮興表示一切都會在認真考量之后給予規劃和答復,最后代表全體同仁請高耿趕緊去找錢,不要在公司晃蕩。
對于創業公司來說,其實一切都沒有錢來的實在,沒有技術可以找有技術的員工,沒有專利可以買授權,沒有硬件也沒關系,有的是硬件供應商,高低檔隨你挑。
但是沒錢就一切都別說了,一般互聯網公司的資金消耗量都是非常大的,技術研發要買儀器、材料、必要技術授權,以為可以全部研發打通一切的趁早睡了吧。
即使是國家層面,研究一樣東西也是需要很多機構相互配合,你出一樣技術,我出一樣技術,最后達到多少的國產率。
營銷就更費錢了,找一個代言人給幾百萬,電視劇廣告幾百萬,要是投央視飆升到幾千萬、幾億都是正常的。
而且高管們的工資是很高的,程序員的工資也很不低。
一般互聯網創業企業的資金健康留存是三到六個月,也就是說別看現在有一個億,但是最多半年叮叮公司就要進入坐吃山空狀態。
而正常融資的談判時間可能會很長,人家總得來看看,調查一下是否有前景,再報給上級,都有意愿兩邊再談一談估值,談估值的時候唇槍舌劍,冷嘲熱諷應有盡有,在盡可能順利談妥之后,機構還要走流程。
誰的錢都不是大風刮來的,當然要做好程序,萬一投資失敗了,前期調查是完善的,判斷是有依據的,決定是大家一起下的,誰也別賴誰。
最后錢也不會順利打到賬上,可能會有分期付款,按照時間節點付款,按照工作進度付款,一切都是害怕卷款跑路。
一個成熟的風投,可能會一直投資失敗,錢打水漂了,但是那是眼光的問題,但是絕不會讓錢被卷走,那是連個水花也沒看見啊。
所以雖然公司剛成立,找錢的事情就已經要提上日程,公司剛成立,即使是再沒有信心的人也不想公司撐不了一兩年就因為沒錢關門大吉。
他們都是經驗豐富的行業高級人才,一切行政和技術問題都不是問題,不需要高耿操心更多。高耿滿口答應,拍著胸脯保證一定不辱使命,把風投的錢都弄到自己家里,實在不行,還有另外兩個大股東,找他們薅羊毛,他們沒有,他們背后的大老王誰的有的是錢。
順便提一句,這個時候公司的股份已經不是,當初的高耿百分之80,王聰聰秦奮各自百分之十了。
李一男、馮興各自百分之三,其他高管總共占百分之十,高管合計持股百分之十六,加上預留出的百分之四的員工持股期權池,共計百分之二十。
高管所持有的股份,出了李一男和馮興是不受稀釋的股份,其他高管股份都在以后融資的時候都會受到稀釋,且離職的時候股份要優先被公司回購投入到期權池中。
期權池不受稀釋影響,但是期權池股份只有分紅權,也就是干股,不歸個人所有,離職后股份回歸公司,然后會在授予下一個公司人員。
這百分之二十是一定要拿出來的,不然的話沒有高管會跟著干,國內上市企業多得是,去美利堅的互聯網企業甚至已經組成了一個專門的版塊:中概股。
高管們都已經知道股權的重要性,打工是不可能致富的,股權可以。
不給股份,人家自己創業不好嗎。
這兩成股份根據三家持股比例劃分,高耿出讓百分之十六,他們兩個各出百分之二,在補簽協議的時候,兩個人都沒有提出增加投資,讓自己股份不受稀釋的提議。
所以現在股權狀態是高耿有百分之74,高管合計百分之16,期權池百分之4,王聰聰、秦奮各自百分之8。
另外股份分紅權全部平等,但是投票權為AB股制,高耿和高管持有股份享受一股10票,投資者股份只有一票,保證高耿對公司的絕對控股權,不會干著干著,公司不姓高了。
假如有高管吃里扒外呢?
以現在的股權構成是不存在這個問題的,等以后需要引進投資者以便獲取某些資源的時候是有可能的,那時候就要仔細研究要出讓多少股份,估值又定在那里。
這些事情吧,對高耿來說其實都不是事情,因為系統給的錢多,只要每次融資的時候,自己一樣進行增資,就可以完全避免這種事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