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現在還沒有頭緒,得回去考慮考慮。”
高耿兩手一攤。
也不是糊弄馮興,本來今天只是開會而已,任務忽然完成就已經出乎意料,馮興又說了這么一番話。
高耿確實有點蒙了,不知道怎么樣才是最好的選擇。
兩種路線看起來各有優劣,阿里、騰訊等企業已經證明大公司、小集群的優勢。
那就是內部協力共進,效率奇高,畢竟都是一個公司,分屬不同部門而已,內部協調當然很通暢。
壞處也很明顯,太大了,這個公司太大了,各個事業群的業務可能天差地別,其中的業務關聯有的也很少。
如果把各個公司都變成業務部門真的那么好用,也就不用成立事業群,這玩意不就是分公司的意思嘛,而且事業群的業務也在不停調整,內部管理壓力很大,畢竟名義上都是一個公司的,人家事業群吃肉喝湯,自己這邊吃糠咽菜,誰能忍?
說的就是你,騰訊電商部!
獨立公司相對來說,員工積極性不談,高管的積極性還是會強一些,有股份拿唄,事業群的高管可能也有,但是能有多少?零點零幾?
但是,最大的缺點就是各個公司的利益并不相同,比如索尼本部和索尼美國、索尼音樂的利益就不相同,要不然也不會被蘋果的iPod打的這么慘。
站在索尼美國,索尼音樂的立場上,和蘋果合作是正確的,誰讓索尼本部這邊遲遲不愿意推出MP3產品,自己不合作,別的音樂版權公司也會合作。
在索尼本部看來,這就略等于赤裸裸的背叛了,畢竟索尼不是拿不出強有力的MP3產品,只是沒有下定決心而已。
這些都是別的公司的榜樣,但是聯系到高耿,情況又會不一樣。
其他公司的錢,都是投資人投資的錢,或者業務發展掙來的,可以說都是辛苦錢。
但是高耿的錢,都是系統給的,來到的容易,而且源源不斷。
源源不斷...
想到這里,高耿忽然有了決定。
拿來收購的錢,又或者以后增資的錢,都是系統的錢,也就是我的錢,我的錢為什么要給別人分潤?
是的,叮叮是有其他股東的,現在有王聰聰、秦奮、三巨投資,以后還會有其他的投資機構,IDG,紅杉中國等等,如果上市還有非常多的股民。
現在高耿已經出了八千萬,收購其他企業并入叮叮,就等于出三四億,以后呢?
十億二十億不止,那些人出了什么呢?幾千萬而已,卻要分潤自己幾十億出資帶來的好處,憑什么?!
馮興把玩著茶杯,看著高耿臉色不停變換,最終變成堅定,問道:“高總這是心里有決定了?”
“是的,我決定不并入叮叮,只進行一定的換股。”
馮興露出不出我所料的表情。
“今天多謝馮總指點迷津,真是受益匪淺,不知道馮總有什么打算?”
馮興笑了:“既然這樣,我就直說,我想進入高總的投資公司工作,不知道高總意下如何。”
馮興當然是有所求的,他之前的股份是叮叮科技的,如果按照叮叮之前的發展,那就沒有必要換到高耿的公司去。
他有信心也有能力帶領叮叮發展的很好,但是今天高耿說他還有好幾個億,那情況就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