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就是事實。
不過自家媳婦兒嘛,就要自己哄。偶爾背背黑鍋什么的,也是應該的。這又不傷大雅。
幾人鬧騰了好一會兒,這才停了下來。
這時,路明遠突然想起來一件事,按理來說,自己的小姨子現在應該還在‘梧桐書屋’上學呢,怎么還在家里?而且剛才景致還說是在算題?
對于這個問題,景悅給出的答案是:她在姐夫路明遠那里已經學的差不多了,而且自己姐姐還會經常給自己補課,所以她跟家里人商量了一下,以后不準備去‘梧桐書屋’了。
對此,在得到景致的確認過后,路明遠也沒有其他意見。
私塾而已,不上了就不上了。
而且景悅在那‘梧桐書屋’里面,應該也學不到更多的知識了,退出了也好。
事實上,梧桐書屋,也確實是一間私塾,和路明遠家開的那個‘聽濤書屋’差不多,只不過這‘梧桐書屋’不像路明遠的‘聽濤書屋’那樣,開課那么少。
梧桐書屋的制度差不多和書院一個樣,每周上五天課,放兩天假。
而路明遠的‘聽濤書屋’呢,差不多一周只上兩天課。
因為主講老師路明遠也在書院上學,所以他只能用周末的時間來開課,當然,相應的學費也會少很多。
因為路明遠的教學質量也不差,所以還是有很多學生,哦不家長選擇路明遠的‘聽濤書屋’的。
當然了,‘聽濤書屋’的主要學生都是附近相熟的居民家里的,這些居民相信路明遠,或者說相信從路明遠他娘手里傳下來的‘聽濤書屋’。
其實,在天運大陸上,凡是不叫書院的,都是私塾,不管是什么門館、學管、家塾、學管、蒙館、經館,還是村塾、族塾,都一個樣,都是私塾。
一般來說,私塾和書院可是有本質區別的。
能叫書院,那么至少得有三四家諸子百家的老師在書院里面任職。而且對于書院,官府那邊還有嚴格的登記制度、管理制度,開書院的成本也比私塾高很多很多。至少原來的路明遠就開不起。
所以,書院是不能亂叫的。
而一般的私塾呢,大多只是教學生們一些簡單的讀書認字,四書五經之類的文化課,基本不會涉及到算術、歷史、地理、格物致知等課程,所以私塾出來的學生普遍知識面過窄。
不過沒辦法,平常百姓是上不起書院的。而且私塾也根本就請不起那些諸子百家的老師。教學質量可想而知。
甚至像路明遠的‘聽濤書屋’,它更像是一種蒙學,只教孩子們讀書認字。
至于更深的課程,路明遠也不是教不了,至少景致和景悅這對姐妹都是他教出來的。這倒不是路明遠偏心,而是他精力確實有限,畢竟路明遠他自己還要上學呢,實在顧不上太多人。
所以,那些孩子們年齡大了,路明遠會讓家長將其送入其他私塾的。
在兩年前,景致和景悅便已經學成出師了。
之后呢,景致便在‘聽濤書屋’給路明遠當助理,共同教導那些小孩子。
而景悅呢,她當時年紀還小,又干不了其他事情,所以家里便重新為她找了家私塾,學不學東西倒無所謂,主要是別亂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