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家小院內,路明遠拖著剛剛組裝好的手拉犁,開始測試工作,結果呢,就是他將自家院子內那不到三分的菜地犁了一遍又一遍。
還好,他準備三月底的時候再開始種菜,要不然以前可是白忙活了。
這個測試過程也不是單純的拉著耕犁一遍又一遍的翻地,偶爾,他還在手拉犁的犁頭和榆木桿的接口處敲敲打打。
每一次敲打完后,路明遠都會仔細的感受著手拉犁所需的力度,還有犁地的深度,看看有什么不同。
從這就可以看出,這不是一個單純的手拉犁。
原來,在路明遠的設計中,他還在犁頭和榆木桿的接口處添加了一個精巧的機關。通過這個機關,他就可以控制犁頭和榆木桿的連接角度,從而可以控制犁地的深度,進而影響犁地的質量,還有所需的力氣。
也就是說,通過這個機關,犁頭可以上下調整,當然,前提是榆木桿可以保持固定。
現在榆木桿的長度固定,兩邊的高度也差不多是固定的,那么榆木桿就可以看作是固定的,所以單純將犁頭上下調節,就可以調整耕地深度了。
需要注意的是,這個機關是通過一系列精巧的榫卯結構來實現的,比較復雜,也容易出問題。一旦用力過大,肯定就嗝屁了。
沒辦法,現在這情況,純鋼的不容易加工,而且也比較貴,所以路明遠才只能選擇用木頭來實現了。
其實如果條件允許的話,路明遠本來還想把這個機關設計成螺絲形狀的。
但是沒辦法,螺絲還沒有出現過,木頭螺絲更不結實,鋼鐵螺絲又不容易加工,再說路明遠也不想引人注目,所以他只能通過木質的榫卯結構來實現了。
雖然這樣一來,工藝確實復雜了一些,但是里面涉及到的技術和想法都沒有超前的,所以就算做出來了,他也沒有多大的危險,頂多是個創意問題。
這時,別人最多會說,我怎么沒有想到。而不是,這人開掛了吧。
誰能想到他會把古老的手拉犁給整了出來?
除了能調節深度這一點,路明遠設計的這個手拉犁還可以調節犁鏟相對于榆木桿平行方面的角度,也就是說左右調節。
有了這個,犁頭,或者說是犁鏟,就可以朝著上下左右四個方向隨意的調整了。
這樣一來,手拉犁的自由度就大大的加強了。
有了更大的自由度,路明遠就可以通過多次測試,來找出最省力、最方便的結構,從而在將來構筑神通的時候能用的上。
要不是因為這個,路明遠根本就不會在這小小的手拉犁上面費這么大的功夫,弄這么多機關。
要知道一般來說,一個工具零件越多、越精密,它就越容易出問題。
更別說路明遠手上這個木質的機關了,它估計也就三四天的事。
時間到了,它也就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可以退休了。
菜地里,路明遠耐心的一點一點、一項接一項的測試。
而景致呢,她則是整個過程中都一直靜靜地站在旁邊,一會兒看看路明遠,一會兒看看耕犁翻起的土地,眼中神采奕奕,躍躍欲試,但是她卻沒有打擾對方的意思。
直到路明遠的測試告一段落,景致才開口問道:
“明遠,我有一個問題想問你。你剛剛說古代也有手拉犁,最后卻被畜力給淘汰了,但是我看你用手拉犁翻地也翻的挺好的,不比我見到的耕犁差,那它怎么會淘汰了?
這不應該啊。”
聞言,路明遠沒有急著解釋,而是將手中的耕犁遞給景致,讓她也試試感覺。
“這個嘛~,阿致,你也來拉一下,體驗體驗。”
見此,景致先是一愣,隨后便斗志昂揚的接過了耕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