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速度應該是信號在某種物質中傳播的本來速度。所以它的成本才最小。”
“速度減少的話,大不了到了目的地之后,等一會兒就可以了。花費不大。”
“但是如果想讓這個速度增加的話,那可就不簡單了。”
“就像前世,就一直沒能讓光速上升哪怕一毫米。”
“至于是什么物質,而它的傳播速度具體有多少,那就得等以后再進行測試了。”
這個問題暫時沒條件測試,所以路明遠就將其先放在心里了,準備以后再測。
現在呢,是網絡的問題。
“網絡有了,信號也有了,那么現在就是數據的包裝與傳播了。”
接下來,路明遠便通過上一世學到的計算機網絡知識,來進一步的設定網絡。
“直接上TCP協議吧!”
“這個既可以保證信號傳輸質量,和信號完整度,也可以一定程度上進行保密。”
“至于計算的話,先用氣運點頂著。”
設定了這一部分之后,路明遠發現,形成網絡所需要的氣運點急速下降,現在竟然只要八個億左右了。
見此,路明遠輕聲呢喃道:
“難道原來的網絡里面就已經有了數據的包裝和傳輸部分?
我想在將其細化了,所以所需要的成本就大幅度減少了?”
“如果真是這樣,那我前面關于信號傳播速度的猜測應該就是對的。
確實只是利用了某一物質的固有特性來進行傳播。”
“數據傳輸解決了,那么現在還有一個問題,數據存在哪兒?”
路明遠肯定不能自己建造一個服務器,而且就算可以,也容易被人查出來。
通過氣運點硬砸一個別人不容易查出來的,所需要的氣運點又太多。
“看來,得祭出我的無服務器大法了。”
“現在這個傳播速度夠快,遠超光速,那么我就可以讓每一個神通的持有者都來充當服務器。”
“這樣一來,就算有人能追蹤信號,也根本找不出來我到底是哪一個。”
“這或許就可以叫:大隱隱于市。”
信號傳播速度夠快,處理速度也足夠的話,才能讓幾百億甚至上千億、上萬億個服務器在短時間內完成交流,這樣才能同步。
要不然延遲太大,體驗效果就很不好。
雖然無服務器很好用,但是沒有了中央服務器,數據的分發就是一個問題。
如果有中央服務器,此時有人想拿到最新數據的話,那么他直接訪問中央服務器就可以了,中央服務器會保證此時的數據是最新的。
這就相當于是網頁一樣。
每刷新一次網頁,電腦就會自動連接服務器,從而取到最新的數據。
但是沒有了中央服務器,誰能保證自己的數據就是最新的。
張三說他的數據是最新的,李四說他的才是最新的,王五……
這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沒完沒了了。
畢竟大家都是服務器,權限都一樣,誰也沒有比誰更高級。
這時,就需要有一定的機制來保證此過程的順利進行。
對于這個問題,路明遠也有相應的解決辦法。
“還好,我上一世研究過區塊鏈技術,對去中心化也比較熟悉,這個剛好合適。”
沒錯,路明遠的解決辦法就是和區塊鏈類似的想法。
每有一條數據改動,那么就向其他服務器節點同步擴散此條改動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