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其實也是筆者選用我們常用的數字和四則運算來作為數學基礎的原因了。
要不然筆者完全可以隨意定義一些規則,甚至直接定義一加一等于零,通過這些也可以重新推導出一套完善的數學宇宙。
但是很顯然,這套數學是得不到別人的認可的。筆者只能自娛自樂,自然也就沒有發書的必要了。
再一個,如果每個人使用的都是通過不同基礎推演而來的數學,那么交流起來就成了一個問題。到時候完全就是驢頭不對馬嘴、雞同鴨講。
不過如果有興趣的話,讀者也可以自己定義一套,應該挺好玩的。
讀到這里,郎敬波會心一笑。
還重新定義一套?那得多難啊!
現在這套已經流傳了上千年了,中間基本沒怎么變過,甚至她已經侵入到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誰會閑得慌去重新弄一套?
甚至如果真有人完善了一套從一加一等于零開始的數學,還跑過來給他宣傳,那么郎敬波肯定得抽對方一嘴巴。
你說你這不是腦子有病嘛?閑得慌?
不過隨后,他心中又涌現出一種強烈的預感:將來說不定還真有人會這么干。
按照佚名剛才所說,數學是誕生在一系列定義之上的邏輯語言,那么肯定有閑得慌想試試的。
畢竟這是創造一個世界!
如果真的成功了,那種成就感,難以想象。
再說,在秦始皇“書同文”之前,各地的文字都不一樣,更別說是語言了。所以現在有人重新創造一種邏輯語言,也是可以理解的。
想通了這些,郎敬波也就不再對可能出現的新數學那么排斥了,甚至他心中反而有些期待,不知道到時候又會鬧出什么樣的風波。
此時,他已經看到了這一章的末尾,只見這里寫到:
依照慣例,作者在這里留一道題目,讀者們可以試著解答一下。題目如下:
假設有甲乙兩人相隔千米,相對而立。
如果甲站立不動,乙朝甲奔來,那么兩人相遇需要十分鐘;
如果乙站立不動,甲朝乙奔來,那么兩人相遇需要八分鐘;
問題一:兩人同時朝對方奔去,則需要多長時間?請注意,兩人前進時均為勻速。
問題二:現有一條大黃狗,它跑的較快,可以在甲乙兩人站立不動的情況下用五分鐘跑一個來回。那么如果在問題一中,甲和大黃狗同時同地出發,大黃狗碰到乙時就立即折返找甲,遇到甲后就立即找乙,就這樣在甲乙兩人之間不停的折返,直到甲乙相遇。
那么問題來了,在甲乙兩人相遇時,大黃狗一共跑了多少路程?
問題三:如果在問題二中,你用的是將大黃狗每一段的路程加起來的方法計算的,那么你的計算結果和其他人的一樣嗎?為什么?如果甲乙兩人間的距離擴大一倍呢,還一樣嗎?你有什么發現?
注意:本題是一個數學問題,請忽略其中的現實問題。還有,本書里面沒有問題三的答案,也沒有相應的公式,所以大家可以積極的發揮想象力,挑戰一下。
最后,此題已經收錄到了【數學百問】神通里面,大家可以和其他朋友們共同探討。
看到這兒,郎敬波頓時興趣大增。
“這道題書中居然沒有答案?難道是太難了?”